下载此文档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肖铭燕 摘 要: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但其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应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强大的解释力,又要看译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二是译文表达的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译文必须表达清楚自然,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Gutt,2004)。赵彦春博士也将翻译定义为“对源语进行语内或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同时他认为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性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翻译受到关联理论的重大影响,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刷新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作为一种指导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对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它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根本,对使翻译标准具体化具有重大意义。Gutt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认知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关联理论产生之前,各种翻译观点采用静态描述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翻译理论,忽视了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由此创建的翻译理论只能是片面的。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在原文作者、译者、译语读者之间进行,体现了一种三元关系。译者需要向译语读者传递源语文化及原文作者的各种意图,从这个角度看,翻译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翻译涉及复杂的分析、推理,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翻译需要重视各种语境因素,所以又是一种动态的语用过程(这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具体地说,译者既要把握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根据译语读者的语境再现原文。翻译要想求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其根本必然是再现原文的最佳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也就是做出语境假设。寻找关联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与推理过程,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语用交际过程。因而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的种种策略,如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都不是简单对立的,而是兼容的;翻译的种种问题,如可译与不可译等都不是简单相克的,而是辩证的。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中心内容。在翻译史的不同时期,翻译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关联翻译特别强调译者在认知推理出原文内容和语境假设中最佳关联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语言交际的语境效果。因而,关联翻译则视译文的效度为翻译的首要标准,强调译文在实现与原文同样的交际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原文语言、意义、内容及风格等方面趋同。由于原文作者的认知与译者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译者的认知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读者的认知,因此,翻译成和原文的语言形式、意义内容及风格特点等的绝对忠实的译文不可能做到。译者的职责在于采用动态的阐释法把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以明确的方式再现给译文读者,从而适应读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史湘云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