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教育学论文(共 3707 字) 一、生命意义的具体研究内容在教育学领域内,已有的生命意义研究主要体现在生命意义的内涵、生命意义失落的原因和追寻生命意义的对策三个方面。 1 .生命意义的内涵对于生命意义的界定,学者们的侧重点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站在普遍人类学的立场上, 认为生命意义即是对“我是谁”问题的追问,需要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Frank 认为,在生命历程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特殊的天职或使命。生命意义是某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因人而异, 因时而变。它展现在追寻和实现个体独特的生活使命之中, 这种生活使命是对现实生活中随处所能预见的状况的回应, 进而借此实现自我的终极意义。 Fabry 将生命意义分为终极意义和此刻意义, 终极意义是指诸如“神”“道”“自然”等之类的超越人类且无法被验证的律则。对于终极意义,我们注重的是过程, 而不是能否达成; 此刻意义指每个人生命的每一瞬间有待实现的使命。董喜才认为, 只要人类存在着, 就必然要求其存在状态更加完美、更符合人的生命发展需要。这种客观需要便赋予人生一种天然的使命,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承担起这一使命。他指出人生的意义包括三个部分, 即个人对自身生命、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意义。第二种是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 认为生命的意义即是价值, 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比如国外学者 Crumbaugh 将生命的意义界定为一种目标, 它能给予个体存在以方向感和价值感, 且通过目标的实现, 个体可以获得一种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认同感。 Yalom 认为,生命意义由两部分组成: ①宇宙生命的意义( cosmicmeaning ) ,是指宇宙中有一种超越个人之上或之外的、非人类所能够理解的、不变的规律。②世俗生命的意义( terrestrialmeaning ), 即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唐晓鸣认为, 有生命意义意味着个体能体验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或乐趣(意思) ,有了它就意味着个体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理由和意义。高德胜指出, 生命的意义不是解释和说明所能够建构的,生命意义需要创造,是人类永不停歇的价值追求。刘颖洁认为, 生命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如何去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种是站在个体生存的立场上, 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活下去的理由, 尤其是在个体遭遇困境时, 认为生命意义便是使人面对不幸时的精神支撑。 Hedlund 认为,生命意义是个人存在的理由,当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时,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感到有力量。董文香、陈秋婷和马慧玲等同样把生命意义理解成个体生命存在的理由, 它是用来回答“生命为什么而活”的问题。 2 .生命意义失落的原因对于学生生命意义失落的原因,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看法。万荣根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学生生命意义失落的原因, 从外因来看, 物欲膨胀的社会大背景使得教育倾向于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 缺乏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从内因来看,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诸多强制性要求和缺乏弹性的管理手段, 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 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职业, 没有体认到教学是一种承载生命的事业,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少学生信奉“知识就是金钱”, 难以从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
生命意义教育学论文(共3707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