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因地制宜灵活整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因地制宜灵活整合
胡冯霞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意在改变过去禁锢学生灵性、束缚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开放地学习语文,但长久以来,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综合性学习的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们结合《品德与社会》中的《圆明园在哭泣》一文,制订了如下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查一查圆明园如何建造、侵略者为何洗劫、焚毁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辩一辩,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讲一讲,举办一次“不忘国耻”的演讲赛。
(二)基于乡土文化,搭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新桥梁
1. 说方言之情味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地域辽阔,由于汉字语言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方言。在五年级上册,我们开展了“说家乡话”系列活动。正值中秋之际,每个同学用家乡话说一说对家乡亲人、朋友节日的问候和思念,起初各地的方言一说出来,同学们都觉得滑稽可笑,但一听到悠悠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时,就连调皮的学生也产生了绵绵的思乡之情。正当这个节点上,老师让学生齐读余光中写的《乡愁》,并通过回忆的手法写一写家乡的亲朋好友。这篇写人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孩子对家乡亲朋好友的思念,感情真挚,内容真实! 2. 品民风之趣味
穿着、食物、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回想以前叫学生写家乡的民风民俗时犯难的样子,我们利用学生回老家过年的机会,让学生调查了解老家过年的民风民俗并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正月正闹花灯》《家乡的春节》《逛庙会》等文章洋溢着浓郁的年味;《老家的灰豆腐》《难忘的粉丝面》《人间美味——醉虾》等写出了各地的风味小吃。在此基础上,学生用恰如其分的解说词来推销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设计名片、写广告词;在深入实践的同时,还开展了“我为家乡献一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利用这些风俗民情,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对于外地学生来说,他们对家乡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无形当中发展了信息筛选能力和收集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 寻乡野之风光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一山一水,一村一地,这些资源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一年四季红花绿树、百鸟啼鸣。春之山花烂漫、夏之清水碧荷、秋之瓜果飘香、冬之白雪皑皑,农村的小学生能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无私的赐予。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主题,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用几句话说说你找到的秋天;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图画、照片等进行粘贴,拼贴成“秋之美”展板;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小组成员饶有兴趣地介绍自己组的图画。这样,教师依托身边的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都争着说,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4. 知新区之发展
学校位于杭州湾新区工业最发达最集中的海南村,杭州湾新区最大的特色就是滨海而建、因桥而兴,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59个,总投资410亿元,开工企业214家,投产企业189家。大桥经济也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生

因地制宜灵活整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琪官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5-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