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逢入京使》[263].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
盛唐《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逢入京使》。
走近作者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和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后人多并称“高岑”。
三、写作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岑参第一次参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参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参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安康的感情。
四、诵读诗歌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学生倾听。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
4、齐读,根据节奏。
五、再读诗歌,注释大意
1、解题: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解读诗句:
看课文注释,解决难词,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土,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乡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

《逢入京使》[26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