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国内儿科临床的应用(共 4546 字) 【摘要】因盐酸氨溴索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显著效果,因而受到了国内儿科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且运用普遍。鉴于此, 文章将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药物机理进行阐述, 且对该药在不同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加以综述。【关键词】儿科;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应用进展作为一种祛痰剂, 盐酸氨溴索于 1984 年在德国上市, 且投入使用, 随后, 其它国家也先后开始使用该药物。盐酸氨溴索药物正式在中国应用是在 1991 年,随后为了方便广大病患的使用,国内也开始对此药展开研究。 1. 盐酸氨溴索药物的作用机理 抗炎抗氧化据相关报道[ 1 ]指出: 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共同的机制,就是都存在程度不等的氧化反应、炎症反应。白介素 1 、肿瘤坏死因子等,可提升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且促进溶酶体的释放, 继而造成肺组织发生水肿、充血以及坏死等症状[2]; 而过氧化氢、自由基等的生成,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肺的氧化性损害。而盐酸氨溴索可以对炎性介质的释放予以控制,其作用为: 对细胞因子的生成、炎性细胞的激活等予以抑制,同时避免其积聚在肺组织内[ 3]。 祛痰该药物最为基本的功效就是祛痰,而这一功效是经由两步达成的, 即溶解黏痰、排出痰液。黏蛋白作为黏痰的重要成分,其是气道腺体内的杯状细胞所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和痰液黏度有比较紧密的关联性。经药理研究发现[4]: 该药物祛痰功能的作用机理具体表现为四点,其一: 对气道中的黏蛋白分泌进行控制, 以使痰液黏度下降; 其二: 加速释放气道内黏液细胞的溶酶体, 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黏蛋白的溶解; 其三: 加速分泌气道浆液,进而对痰液加以稀释; 其四: 恢复纤毛上皮的再生功能与纤毛功能,使黏膜纤毛运动速度加快,强化气道的自净作用,确保气道顺畅。 病原体的抑制该药物可有效抑制病原体,这项功能可直接发挥作用,也可间接发挥作用( 经由对炎症反应的调整,来起到病原体抑制的作用)[5] 。在应对对哺乳动物上皮细胞的黏附功能方面, 该药物可起到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且能够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 能对生物膜下的活菌数进行抑制[6 -7]。在面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时, 该药物同样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2.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中的具体应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 DS) , 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继而所造成的以出生后发生呼吸窘迫, 且表现为持续性加剧的一种综合征, 又被称之为肺透明膜病[8]。而在此病的临床治疗上,可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 该药物能够对肺泡Ⅱ型细胞的合成加以刺激, 同时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在治疗 NR DS 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李秀花等[ 9 ]人的研究中,即对其中的治疗组患儿予以(30mg/kg)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0%)5% 葡萄糖注射液,慢慢泵入, 持续治疗五天, 结果发现, 该组患者的呼吸窘迫缓解率为 % ,胸片肺野透明度改善率为 % ,并发症发生率为 % , 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 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崔培聪等[ 10 ]人的研究中,同样对 54 例早产儿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结果, 该组患儿的 NR DS 发生率仅为 %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国内儿科临床的应用(共4546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