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名收入或国名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绝对利益/ 相对利益: 绝对利益又叫绝对优势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相对利益又叫比较优势,关于比较优势的解释下面有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构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 也称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等产量线: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连线。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机会成本: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的数量。生产可能性曲线: 简称 PPC , 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里昂锡夫之谜: 里昂锡夫通过美国资料来验证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正确无误, 不料两次的验证结果均表明,生产要素禀赋说不符合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情况,按照人们的理解,认为美国应该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他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恰恰相反,这就出现了一个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史称里昂锡夫之谜二、填空 1 、古典贸易: 1) Smith 模型英国亚当.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作《国富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产品, 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效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Ricardo 模型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优势理论: 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在 2*2*1 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相对生产效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每一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2 、机会成本理论:3 、重商主义: 杰出代表之一英国托马斯·孟,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 财富观: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贸易顺差实现财富增长。 2. 扩大财富的途径: 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 贸易是“零和博弈”。 。早期重商主义: 1)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货币对立起来, 认为商品不是财富,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加金银进口,要求外贸中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出不进,主张每一贸易都是顺差,以金银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也称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 2)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财富联系起来。其代表人物托马斯. 孟有句名言“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多货币”。总体上主张贸易顺差, 但不必每一贸易都是顺差。贸易顺差是取得金银的手段,货币只有投入流通才会增值。贸易差额论才真正是重商主义。 3 、要素禀赋定义法:(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方法) 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 TK, 劳动数量为 TL, 则其要素丰裕度为( TK/TL )若A 国的要素丰裕度为( TK/TL )A,B 国的要素丰裕度为( TK/TL ) B ,且有:( TK/TL )A >(TK/TL)B 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 即工资率)为w, 资本的价格( 即利率)r, 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 w/r ; 若甲国的要素禀赋为( w/r ) 甲, 乙国的要素禀赋为( w/r )乙,且有: ( w/r )甲<( w/r )乙则称甲国是劳动丰裕国家, 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若物质定义和价格定义矛盾时,如(TK/TL) 乙>(TK/TL) 甲,而同时( w/r )甲>( w/r )乙时,以价格定义为准。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