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霖铃》课件ppt.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 霖 铃
柳 永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苦痛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离别的诗句,大家知道哪些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壮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唤起“美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之“泪”。
“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难过处”。
长 亭
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早在秦汉时便起先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很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常要写到长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些诗句都将离别与长亭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今各奔他乡?作者面对此亭,睹物难过,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触景生情)
17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
“骤雨”是“留恋”的短短暂机;
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的场景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情态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苦痛:执手、泪眼、凝噎。
凝噎——喉头发硬,欲语不能。失语乃情感失控之象
白描手法勾画细微环节,拨动心弦,引发共鸣。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辞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以诗解诗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千里烟波——绵长
沉沉暮霭——浓重
楚天宽阔——无垠
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征?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意象:烟波暮霭
特征:迷漫黯淡
情感:前途迷茫
心情低沉
千里楚天
宽阔旷远
孤寂苦痛
倍感凄凉
作者抓住烟波暮霭、千里楚天这样色调暗淡、空间旷远的意象抒写内心的苦痛惆怅,表达了恋恋不舍的离情。
寒蝉
长亭
帐饮无绪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宽阔
惆怅伤感
环境悲凉
离别难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骤雨
执手相看
无语凝咽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触景生情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
“自古”说明白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孤清冷落的
别后情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显明的画面。

谐音

2022/4/11
29
杨柳: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谐音

2022/4/11
30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悲凉
寓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象征
离愁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显明的画面。(景中含情)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雨霖铃》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1.96 MB
  • 时间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