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感悟
崔淑芬
提起杜区长,心中总会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十分想述说的渴望。近几年,北京市通州区档案事业快速发展,荣誉加身,这其中,如果没有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杜宏谋,通州区档案事业可能会缺省一些辉煌的篇章;如果通州区档案馆内不光要有大文学家、大艺术家,还要有生命、生物工程学专家的档案资料。档案工作要延伸,就得把触角伸得长一些,今天也算是我给你们搭个桥。"
车在铺了厚厚积雪的公路上行进,赶到马桥镇给甘博士拜年后已是下午2点半了。在镇政府的食堂,我们吃了这顿格外香甜的小年饭,没有丰盛的菜肴,只是简单的一顿饺子,却有我们怎样也忘不掉的滋味。
雪还在下,厚厚的,皑皑的,是那样的纯净,就像杜区长对档案工作、档案人完全没有功利、不求回报,只讲给予和付出的质朴心灵。
一路上,我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我要拍下杜区长为档案工作奔波的身影。我不忍错过他每一个动情的笑容,每一个充满人间博爱的眼神,但我能拍出他对档案工作浓得化不开的情吗?
“四宜”区长不简单
一次偶然的谈话,杜区长讲了他的人生处事箴言:难明之理宜平;难处之人宜厚;难办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从这"四宜"中,可以领略出杜区长阔达深远和中正内实的高妙。在他的工作中,有"难"便用"四宜"潜心而为,每每求得最佳结果。
今年,通州区档案局就办成了两件特别漂亮的事。一是完成了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一是完成了对区燃气办档案的升级指导工作。完整的城建档案、天燃气档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要知道这可都是档案界不好解决的难点。比如对城建档案的归属问题,杜区长的观点就有其深广之处。他认为:眼下先不争论。基础设施建设等档案应不应该移交档案馆呢?应该。但有些工作不是我们档案馆所能包容的。如今,通州区的规划部门已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这是好事儿,档案收上来了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规划部门有优势,他们有专业人才)。我看档案局和城建档案机构应互补,需要档案执法检查的可由两家联合进行,确保该存的档案归档,涉及到档案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就留待将来由政府解决。他提出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于我区的天燃气档案的管理,杜区长曾多次和局内业务人员共同探讨,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区燃气办与档案局业务人员通力合作,最终在燃气办建起了413卷的天燃气档案。
这"四宜"在我们每一位尤其是年青干部的心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至少,在我们面对档案工作的诸多不如人意时,不再伤春悲秋了。
语重心长的拜托
为了促成通州区档案馆新馆建设,他出主意,想办法:邀请区领导参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亲自到区规划部门……最终,区委、区政府决定把新档案馆建设列为2003年的重点工程,投资4000万元,并要求建成标志性建筑。在新馆建设邀标会上,杜区长亲自参加,他对几个设计单位动情地说:"新馆建设要独具匠心,尽可能体现运河文化特有的文化氛围;在设计上不要浪费,要在生态上、数字功能上、安全存储和利用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力争做成一部艺术经典,成为通州的标志性建筑。新馆的建设就拜托各位了,拜托,拜托了!"这几句语重心长的拜托,让我们听了是那样的温暖和亲切,同时也感到了肩头的责任是何等重大。
一
感动 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