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史学
13机自4 姚锋明
13工设 吕佳镔
中国近现代史
分为三个阶段
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现代史·史学
13机自4 姚锋明
13工设 吕佳镔
中国近现代史
分为三个阶段
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
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1919-1949年)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至今)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夏曾佑
陈 垣
顾颉刚
范文澜
胡 适
郭沫若
王国维
梁启超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夏曾佑(1863-1924)
字遂卿,号别士、碎佛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著有《中国历史教科书》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陈垣(1880-1971)
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化家
著有《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等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顾颉刚(1893-1980)
原名诵坤,字铭坚
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探讨集》等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范文澜(1893-1969)
字仲沄
中国历史学家,文学家
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王国维(1877-1927)
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
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宋元戏曲史》、《两周金石文韵读》、《两汉金文韵读》等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子、饮冰子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中国历史探讨法》、《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胡适(1891-1962)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爱好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化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化的探讨
胡适
胡适,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当国立北京高校校长、中心探讨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史学著作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先秦名学史》
《白话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中国古代哲学史》等
史学思想
首先,胡适主见多元的历史观,反对唯物史观一元的物质经济确定论。
其次,胡适的历史渐进论使他主见社会改良,从根本上反对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关于历史创建者问题,胡适持一种民主主义的民众史观。
胡适的史学探讨法: 一)史料的审定与整理(考证)
二)中国历史文化探讨法
三)比较探讨法
四)传记(年谱)的撰写
五)中国学术思想史(哲学史)探讨法
鸦片斗争~五四运动前
郭沫若(1892-1978)
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诞生于四川乐山,1914年赴日留学,习医。 1928年再次东渡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探讨。1930集结出版《中国古代社会探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古代社会探讨》
郭沫若自1928年起先写作、1930年汇合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探讨》是第一部应用唯物史观写出的中国古代史专著。
在该书导论中,郭沫若提出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西周前为原始公社制;西周时代为奴隶制;春秋以后为封建制;最近百年为资本制。
与此相应中国有三次社会革命:第一次奴隶制革命在殷周之际;其次次封建制革命在周秦之际;第三次资本制革命在清代末年。
史学著作
《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
是郭沫若探讨先秦思想史的两部姊妹篇,前者偏于考证,后者偏于指责,两者相辅相成。这是他在清理了古代社会经济形态之后接着从事上层建筑清理的产物,与《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精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