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津南区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年)》,我局和市规划院共同编制完成了《津南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该规划在纲要的基础上对我区城镇布局、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对我区的社会事业、住宅发展、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人口指标。)
(2)用地规模:
2020年,津南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5平方公里以内。
津南新城和双港、八里台、小站、北闸口4个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
(津南区外环线以内地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586公顷,葛沽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200公顷分别纳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设用地指标)
城镇体系:津南区城乡体系结构为新城--中心镇镇--中心村四级结构。
新城--区政府所在地,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镇--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4个,分别为双港镇、八里台镇、葛沽镇、小站镇。
一般镇--北闸口镇
中心村--农业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保留双闸、迎新2个中心村。
城乡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轴、三带、两廊”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远景城市公共轴线。东丽湖至天嘉湖,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交通及公共绿地为空间界定的,连接东丽、津南两区的公共轴线。
“三带”:北部城市提升带、中部产业发展带、南部生态涵养带。
北部城市提升带--通过天津大道和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交通为主导的海河南岸城市提升带。
中部产业发展带--通过中心城区工业战略东移和滨海新区产业传导,结合现有工业区,形成以产业为主导的中部产业发展带。
南部生态涵养带--通过天嘉湖、鸭淀湖、官港公园的保护性开发,形成以生态为主导的南部生态涵养带。
“两廊”:指津南新城东西两侧,两条南北向的城市绿化和生态廊道。
城乡经济统筹:在津南区域范围内,构建3条发展轴带、4个重点发展区域和5个特色城镇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成新城--城镇的区域城市结构,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北部以建设天津大道和海河景观带为核心,打造连接“津、滨”,依托海河的城市品质提升发展带。
发展动力:TOD。以天津大道、津滨二线轻轨的建设为主导,带动北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形成。
(2)中部实现与滨海新区产业对接,提升聚集能力。形成以津晋高速为发展轴,以滨海新区微电子产业为延伸的现代制造业产业带.
发展动力:IOD。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现代冶金及精密制造业为辅的产业发展,带动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城市成长。
(3)南部以湿地和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农业观光、人居环境宜人的文化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区。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积极搭建自然生态走廊,构筑绿色第三产业的经济高地,形成南部地区的城市生态涵养带。
发展动力:EOD。以其现有的自然、人文生态特色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农业观光、人居环境宜人的文化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区。
(4)4个重点发展区域:是指由工业园区和工业载体构成的、贯穿津南区中部的工业产业发展轴带和小站练兵园、天嘉湖旅游度假区、宝成北方石林园3个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区构成的4大重点发展区域。
(5)5个特色城镇:是指津南新城和双港、葛沽、八里台、小站4个新型城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筑一个以高等级
关于津南区总体规划的公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