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版本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其次节 版本的类别
第三节 纸书的装式
第四节 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1、版本的定义与现代版本的概念。
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
汉王充:“断本和以后的钞本、稿本在内。”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版本学现象出现得很早。有了成行的书籍,应当说便有了版本;对版本与版本之间的歧义现象加以留意、比较、推断,这就是一种萌芽状态的版本探讨之学。
一般认为版本探讨之学在西汉已经诞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是其向上发展时期,宋时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元明持续发展,清代则达到鼎盛。但版本学的正式定名却迟至清末。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版本之名》中指出:
近人言藏书者,分书目、板本两种学派……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龂龂于宋元本旧抄,是为版本之学。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中补充道:“版本学的内容实在是相当丰富的,如关于图书版本的发生和发展,各个本子的异同优劣,制版和印刷的技术,版本的鉴别,装订的演化,以及探讨版本学的历史等等,英爱可以成为一门特地的科学。”
所谓的古籍版本学,就是探讨有关估计版本的学问,它的探讨对象是各种形式尤其是以刻本、写本为重点的古书版本,是一门探讨古籍版本源流演化及其鉴定规律的学科。
狭义的古籍版本学,其探讨对象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纸质图书,而广义的古籍版本学还包括先秦的简策图书等。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随着书籍文献的发展,版本的内涵也在不断变更。它囊括了以雕版印刷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类别,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现在,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制品,也是一种广义的书籍,同样有版本问题。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2、了解版本的重要性。
重视版本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之一。由于种种缘由造成不同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读书能获得好的版本,意义特别重大。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首先,读书应择善本。
张之洞《书目答问》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顾广圻:“盖由宋以降,板刻众矣,同是一书,用校异本,无弗夐若径庭者。每见藏书家书目,经某书史某书云云,而某书之何本漫尔不行别识。然则某书果为某书与否,且或有所未确,又乌从论其精粗美恶也。”
余嘉锡:“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篇而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 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 有断烂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完,有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 而书不同,有校勘而本不同。”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明陆深《金台纪闻》: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好古者重宋版书,不惜以千金、数百金购得一部,则什袭藏之,不特不轻示人,即自己亦不忍数翻阅也。余每窃笑其痴。王鼎丞视察定安酷有是癖,宰昆山时,尝买得宋椠《孟子》,举以夸余。余请一观,则先令人负一椟出,椟启,中藏一楠木匣。开匣,乃见书。书之纸墨亦古,所刊笔画,亦无异于今之监本。余问之曰:“读此可增长才智乎?”曰:“不能。”“可较别本多记数行平?”曰:“亦不能。”余笑曰:“然则不如仍读今监本之为愈耳,奚必费百倍之钱以购之耶?”王恚曰:“君非解人,不行共君赏鉴。”急收#之。余大笑去。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读书宜求善本,从读书治学的角度看,同符或接近原稿的书就是善本。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篇》云:“善本之义游散: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旧本(旧刻、旧钞)”。
应当留意的是,从书的文物价值和保藏价值看,古本就是善本,但从读书治学的角度看,古本就未必都是善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入选原则,大的原则三条:一历史文物性,二学术资料性,三艺术代表性,即所谓的“三性”。
第一节 版本学的名称及功用
其次,校书应备众本。广搜异本,进行比较,择善而从,是校书所应当首先接受的基本方法。
《四部丛刊》编辑者则称:“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兹编所采录者,皆一再考证,择善而从。……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矣。兹编于此类,颇用苦心,非泛泛侈言存古也。”
第一节 版本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