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墙体
第三节 隔墙构造
隔墙是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构件,其本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担当。因此,要求隔墙具有自重轻、厚度薄、隔声、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特点,卫生间、厨房的隔墙还应防水、防潮、防火等。
常用要求有确定的强度、耐水性及耐火性。
按饰面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有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等。如P112表8-5所示。
三、墙面装修构造
常用装饰构造做法各地均有标准图集可供参考,P113表8-6所列构造做法为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
(一)抹灰类墙面装修
抹灰类墙面装修是用各种砂浆或石渣浆,接受抹、刷、磨、斩等多种方法进行施工做成的各种饰面抹灰层。
为了避开墙面出现裂缝,保证抹灰层坚固和表面平整,施工时须分层操作。墙面抹灰通常由底层(找平层)、中层(垫层)、面层三个层次构成。
底层的底灰依据基层材料的不同和受水侵蚀的状况而定。一般的砖石基层可接受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打底。当遇到骨架板条基层时,接受掺入纸筋、麻刀或其他纤维的石灰砂浆做底灰,加强黏结,防止开裂。
中层抹灰材料同底层,起进一步找平的作用,以削减打底砂浆层干缩后可能出现的裂缝。接受机械喷涂时底层与中层可同时进行。
面层抹灰主要起装饰作用,要求表面平整、无裂痕、颜色匀整。所用材料为各种砂浆或水泥石渣浆。面层上的刷浆、喷浆或涂料不属于面灰。
灰层
作用
基层材料
厚度
一般做法
底层灰
与基层(墙体表面)粘结和初步找平
砖墙基层
5~15mm
⑴ 内墙一般采用石灰砂浆、石灰炉渣浆打底;
⑵ 外墙、勒脚以及室内有防水防潮要求,采用水泥砂浆打底。
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基层
采用混合砂浆和水泥砂浆打底;
木板条、苇箔、钢丝网基层
⑴ 宜用混合砂浆或麻刀石灰浆、玻璃丝灰打底;
⑵ 需将灰浆挤入基层缝隙内,以加强拉结。
中层灰
主要起找平作用
(与底层基本相同)
5~10mm
根据施工质量要求,可一次抹成,亦可分遍进行
面层灰
主要起装饰作用
⑴ 要求表面平整、色彩均匀、无裂纹,可以做成光滑、粗糙等不同质感的表面;
⑵ 室内一般采用麻刀灰、纸筋灰,室外常用水泥砂浆、水刷石、斩假石等。
抹灰质量及工序要求分为三种标准,如P113表8-7所示。
外墙抹灰要先对墙面进行分格,以便于施工接茬、限制抹灰层伸缩和今后的修理。分隔线有三种形式:凹线、凸线和嵌线。
凹线常用木引条成型,先用水泥砂浆将其临时固定,待做好面层后再将其抽出,即成型。
凸线也称线角,外墙面的线角有檐口、腰线、勒脚等,当线角凸出墙面超过30mm时,可将墙身的砖、混凝土出挑,或用其他材料成型后再抹灰。
嵌线用于要进行打磨的抹灰墙面,如水磨石等。嵌线材料有玻璃、金属或其他材料。外墙抹灰总厚度一般为20~25mm。
内墙面抹灰要求表面平整、匀整、无裂痕。施工时,首先要清理基层,有时还须要用水冲洗,以保证灰浆与基层黏结紧密。由于阳角处易受损,抹灰前在内墙阳角、门洞转角、柱子四角处用强度较高的水泥砂浆或预埋角钢做护角,然后再做底层或面层抹灰。内墙抹灰总厚度一般为15~20mm。
抹灰类墙面装修
(二)贴面类墙面装修
贴面类墙面装修是利用各种自然石材或人造板、块,通过绑、挂或干脆粘贴于基层表面的装修做法。常用的贴面材料有花岗岩和大理石板等自然石板,水磨石板、水刷石板、剁斧石板等人造石板,以及面砖、瓷砖、锦砖等陶瓷玻璃制品。
1、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饰面
常见自然板材饰面有花岗石、大理石和青石板等,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多用于高级装饰。
常见人造石板有预制水磨石板、人造大理石板等。
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的安装方法相同,有挂贴法和干挂法。
挂贴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在墙内或柱内预埋Φ6铁箍,间距依石材规格而定,铁箍内立Φ8~Φ12竖筋,在竖筋上绑扎横筋,形成钢筋网。在石板上下边钻小孔,用双股
16号钢丝绑扎固定在钢筋网上。上下两块石板用不锈钢卡销固定。板与墙面之间预留20~30mm缝隙,上部用定位活动木楔做临时固定,校正无误后,在板与墙之间浇筑1:3水泥砂浆,待砂浆初凝后,取掉定位活动木楔,接着上层石板的安装。
干挂法是用不锈钢型材或连接件将石板块支托并锚固在墙面上,连接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上下两层之间的间距等于板块的高度。
2、面砖、锦砖饰面
1)面砖饰面
面砖多由瓷土或陶土焙烧而成,常见的面砖有釉面砖、无釉面砖、仿花岗岩瓷砖等。面砖种类繁多,安装时应先将其放入水中浸泡,取出沥干水分,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或用掺有
第八章墙体2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