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谱》讲习(五).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书谱》讲习(五)
于钟华 练习十――笔法八
【练习目的】
流俗学书法多泥于概念而不加变通,历代多有鼓瑟于“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以至于不断中断行笔而去调整笔锋,终生岌岌于此不能进入书法堂奥。蔡中郎讲的是“常在”是各个因素综合协作的,即使在圆笔或方笔中,也只是某一笔锋状态成为主导而已。下面的几组训练是着眼于毛笔的运动方式而设计。一般来说,机械运动的方式大体有三类:平动、上下运动和绞转运动。复杂运动都是三种基本运动相互间组合的结果。对于书法而言,徒手的运动不可能做绝对的区分,而是在某一方式的主导下走向微妙和内部。就书法本身的历史来看,平动和绞转被归为“古法”,而上下运动的提按则是今法,当然,这是在王羲之开创的文人书法的序列内的划分。所谓的古法和今法的分水岭在于唐代的中后期,由于家居改变的原因,唐代中期以前多为平面的运动,此后高桌高椅导致提按运动居于主导。但这其中也有着先后的“时间”作用的结果:篆书作为古文字,时间上也居于前,因为篆书的线条粗细变化较少,其用笔方式故多为平动,而这一运动方式成为“古”的因子,此一因子常常被界定是否古法的标志,当然,孙过庭《书谱》属于古法用笔。
【练动用笔书写的笔画,比如线条的运行基本没有粗细的变化者,然后四尺整纸放大临写若干遍,体会手在平面运动的感觉,或方或圆不做要求,但线条的方向须有变化。
(见图3),进行四尺整纸放大临面运动,即不做提按运动来实现线条中段的粗细变化,反复调整手腕的定位和移位,观察和体会对于线条粗细变化的作用。
,固定手腕不动,将一字置于手部运动的范围之内,观察线条粗细变化和平面摆动之间的合作关系。
,手腕随线条粗细进行移动和上下提按运动,观察线条粗细变化和毛笔提按幅度之间的关系,转折处是技术重点。调整若干遍,体会其间的细微动作。
,观察感受两幅作业效果的区别,作自解文章一篇1000字。

【练习说明】
古法用笔是历代书法家毕生追求的对象,但它又是一个复合甚至复杂的存在,因为,古法不仅在于用笔,还在结字和章法。在用笔上,圆笔相对于方笔多被认为是古法,因为,圆笔在时间上早于方笔出现,同时,即以中国文化而言,圆笔为毛笔的自然状态,少人为,呈现“朴”的一面,朴则古。平动用笔为古,提按运动为今,平动易生质感,变化少,而提按则笔画易于跳跃,变化多,生妍美,所谓“古质今妍”即是此意。在结字和章法上,大小一律,“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为今法,而一任字之大小,参差错落如“众星之列河汉”者为古法,近于自然之故也。
练习十二――笔法十
【练习目的】
对于孙过庭《书谱》的学习,是不太适合作提按的训练,孙过庭是承袭王羲之的古法,即平动用笔方式,极少有上下运动者。作为一个训练程序的展开,我们是希望通过一本《书谱》的分解和练习,能够尽可能多的将书法技法展现出来,使练习者都有所涉猎。就古典书法或古法本身而言,前面讲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徒手的运动总是复杂的,不同于机械运动。古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使得文质并存,协调平衡,而且在书写过程中形成

《书谱》讲习(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贾氏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