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生命科学质量监测试卷宝山区 201 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生命科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 1.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试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 3. 答题前,务必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考生需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題纸上,不要超过答题框,否则不得分。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 蚕豆叶肉细胞 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2. 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的物质是 A. 限制酶 B. 龙胆紫 C. 多糖水解酶 D. 班氏试剂 3. 下列对蓝藻、酵母菌、乳酸菌、水绵、衣藻、噬菌体等6 种生物的归纳中, 正确的是 种生物都有核糖体 种生物都含有脱氧核糖 种生物的生殖方式相同 D. 含有线粒体的生物只有水绵和衣藻 4. 下列能感受化学信息的感受器是 A. 雄蛾头部的触角 B. 草鱼身体两侧的侧线 C. 响尾蛇鼻眼间的颊窝 D. 皮肤中的压力感受器 5. 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在运动和睡眠时都消耗 ATP B. 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C. 所有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都能形成 ATP D. 叶肉细胞内蔗糖运输到叶脉所需的 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 6. 关于甲型 H 1N 1 流感病毒与 H 7N 9 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病毒所含元素和物质一定相同 7N 9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其感染性 C. 检测胸腺肽对两种病毒的影响,可用含有胸腺肽的培养基培养两种病毒 1N 1 病毒侵入人体时,注射 H 7N 9 流感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7.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错误.. 的是同位素应用 A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 15N 标记 DNA 分子,证明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 14C 标记 CO 2 ,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18O 分别标记 CO 2 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8. 某同学从环境温度 25℃的室内突然走到环境温度为 0℃的室外, 对该同学相关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热量将高于散热量 B. 皮肤血管有所收缩 C. 副交感神经兴奋加强 D. 新陈代谢将减弱 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生命科学质量监测试卷 9. 下列有关酶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操作,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 B. 酶工程中通过层析提纯酶蛋白,基因工程中通过筛选获得受体细胞 C. 酶工程合成的是非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D. 酶工程产品相对安全且应用广,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稍弱且可能影响生态环境 10. 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 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图1 为滤纸层析结果(Ⅰ~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升高 B. 画滤液线时, 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 C. 色素 I、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无差异 D. 与正常光源相比较,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 11. 关于微生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同一种微生物传染病可以有不同的传播途径 B. 对于人类的传染病来说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易感人群 C. 通过接触乙肝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而患病的传播属于病媒传播 D.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染链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2. 图2 示某植物群落的一部分( 各种符号代表不同的物种), 现需计算样方地的辛普森指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应随机选择样方地 B. 要记录的物种数有 5种 C. 需统计样方内植物总数 D. 辛普森指数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13.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致敏 T 细胞没有特异性 B. 巨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C. 人体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下降 D. 同一生物的 T 细胞和 B 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14. 图3 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 箭头表示电流方向) 。在 a、b 两点中央偏左刺激, 电位变化的现象依次是 A.④、②、①、④ B.④、②、③、④ C.④、①、③、④ D.④、③、①、④ 15. 图4 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
长宁宝山嘉定青浦四区联考(2016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