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万事如意到万事随意.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万事如意到万事随意
又是一年春节过。在节日喜庆渐行渐远的同时,不少年轻人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过年“审问”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长辈们出于关切的询问,逐渐成为了年轻人避之而不及的“精神攻击”,互联网上,试图为我们虚构出一幅完美生活的真实图景。无论是可爱生动的婴幼儿用品广告,还是时尚浮华的服装广告,皆出于此。在此过程中,广告商严格运用心理学和特写技术、形象宣传技术,与大众媒体结合,谈论屡试不爽的人类基本话题:浪漫爱情、金钱、儿童、健康等等。但所有这一切,究其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刺激消费。
有趣的是,庞大的社会语境与人类的趋同性在面对“刺激消费”的简单请求时,却不知不觉地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主观欲求。于是,人们要过上有车生活不再仅仅是广告想要你那么做,而是你自己和你的亲人,乃至你的朋友、同事要求你,一定要过上有车生活。因是之故,他人有所图的观念渲染,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社会的宏大叙事。我们在竭尽全力“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根本似乎只是在满足社会期待而已。
记者不禁联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扪心自问,黄金屋这样的宏大叙事和现如今为基本住房发愁的年轻人挨得上边吗?
长辈们口中的万事如意,正是在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的现实冲突中,不再受欢迎,甚至招人厌烦。无数年轻人似乎在考虑:万事如意,究竟如谁的意?
万事随意
按照常理来说,美满幸福生活的人生路线应该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万事如意的美好祝福也不应该那么快地就被年轻人所不屑,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乃是年轻人的自我消解与自我解放。
保罗是一位来自安徽的男孩,大学毕业之后便开始独自在上海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他就是一位典型的“反万事如意”者,“每次过年回家都要面对亲戚问这问那啊,最关心的就是结婚生子和工作状况这种,说实话我比较反感。”保罗告诉记者,“我也想找个喜欢的对象,然后赶紧结婚生子啊。但是现实允许吗?我几乎每天加班,根本没时间去找对象更别说谈对象了,另外就算找到对象了,结婚的事我是根本不敢想。我目前在上海工作,每个月收入也不算少,但是和上海的房价比比……我还是考虑考虑晚上吃什么吧。”
从保罗的叙述中不难看出,缘于对“万事如意”所要求的的宏大叙事所感到的深深无力之感,年轻人本能地选择逃避,亦即一种“无信心的自我消解”。在这种自我消解的作用之下,年轻人可以摆脱宏大叙事的远大目标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全感,寻得片刻安宁。同时,在自我消解的同时,年轻人对世界的观念也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改变,宏大叙事的生活观念经历了一次祛魅,年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想法,私人意识开始增强,选择走自己的路,不被他人打扰取代宏大叙事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指导。正如保罗在采访中所说,“长辈有长辈对生活的理解,我们有自己的理解,更何况,每个人还有自己的苦衷,生活还是需要自己去过好的。”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正经历着自我解放的新机遇。在几十年前,报纸、收音机、电视等大众传媒走入万千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借助大众传媒的魔力慢慢建立起来,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文化宰制。脱离了意见交往的单方面输出形式的大众传媒,事实上是把民众导向文化,而不是文化自身俯就大众。换言之,人们成为了单方面接受信息的容器,而不是阅读时代思考产生想法的独立个体。

从万事如意到万事随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赖大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