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15号),为规范建设项
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书编制阶段。工
o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见附录A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
提纲见附录B。对于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工作程序。以下
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应编制工作大纲:
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
法律法理、规范年J।论证报声书一准
调整取水用途(节水或水权转换)作为水源的。
利用调水水源的。
混合取水水源论证。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
应以建设项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 的区域为基准,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
域确定分析范围,并 以行政区为宜 。对于影响全流域的建设项目,分析范围应扩大
到整个流域。
应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 简述分析
范围内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
应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 概述分析范围内的
水资源质量状况 。对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与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对于确定的分析范围,应附分析范围图 ,并简要介绍分析范围内 自然地理、
社会经济、气候特征、水系、水文系水文地质条件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
供需平衡
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和需水量资料,进行 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规划,结合供水工程的
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状况,简要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
应在现状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 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状况以及不同时期 的主要用水指标,并与、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和节水指标等进行比
较,评价区域用水水平。 o
类 另
用水指标
综合指标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人均用水量、计划用水率
工
业
用
水
火电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蒸汽冷凝水回用率、重复利用率、每
万千瓦时取水量、每百万千瓦装机取水量和耗水量
一>工业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
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工业用水增长率、间接冷却水循环
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农业用水
不同作物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自来水
供水管网漏失率、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户装表
率、公共生活用水复利用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以及工
业用水有关指标
其他
水力发电、生态、水土保持、林业等用水指标根据具体情
况确定
,有针对性地 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 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基本要求
应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业主提供的取用水要求的
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 案等,论证建设项目的取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用水流程,计算有关用水指标, 论证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的节水潜力,提出建议的节水措施 。
应符合行业对产品和规模的限制规定以及缺水地区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制定。对 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建设项目,在水源
和水量安排上应优先给予支持; 对于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的生产技术、 工艺、
产品及低水平重复的建设项目,应不予安排供水水源。
应 符合有关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协
议)或国际公约(协议)等,符合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和水功能区的
管理规定等。
应 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 开发利用程度、 区域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
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等。
用水合理性分析
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 阐述和分析建设项目取水、用水、
耗水及退水情况。
用水、耗水情况 。包括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工艺、
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耗水量。
退水情况 。包括废水、污水产生的环节、退水量,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总
量、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去向等。
废水、污水处理情况 。包括废水、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和设计能力、回
用措施等。
4 非正常工况和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
水资源论证导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