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听课心得
数学听课心得1
本次听课我们共听了6节课,分别是一年级《9的相识》,二年级《5的乘法口诀》,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四年级《奇妙的莫比乌斯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六年级《鸡兔同笼》。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所用时间即为走1000米大约用的时间,通过时间来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这样,不仅使抽象内容详细化,而且使学生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新学问,培育了空间相象实力。也可以依据学校四周的条件,如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操场的长30米等,用推算的方法推出1千米的长度,以加深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相识。
这样,把抽象的内容放入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之中,变枯燥为爱好,变生疏为熟知,增加了学生的参加意识,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的理念。
三、合作沟通,共同提高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教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好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沟通的氛围中,有机会共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沟通与人共享和独立思索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在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给学生创建自由学习的空间,1千米的路程原委有多远?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深化感受1千米的距离,引发学生自觉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再分组探讨沟通:在你的四周,大约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就是1千米,这样,通过学生的沟通、探究等活动,在小组沟通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自己总结,说出收获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视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觉这节课的收获,不是老师告知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过去,老师总喜爱把所学的学问总结出来,让学生去背,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去总结,生怕学生总结错了。殊不知,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就会越变越懒,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们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老师合理挖掘,正确引导。在教学千米、米的简洁换算时,我是这样的:①出示题目,如:2千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最终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②出示图片:
亚运会上有一项田径项目是3000米跑,引导学生说出是多少千米,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再由学生总结算法:1000米是1千米,3000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学生是社会将来的建设者,而不是考试的工具,要使学生在学习学问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实力。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合作沟通,自己总结等活动获得学问,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数学听课心得3
由年级组织本学期四月份南校区实行两节数学公开课。分别为4月12日,执教人:刘彩艳,课题:向量的坐标运算。4月16日,执教人:赵修喜,课题:平面对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课后,本组全体老师,年级王主任,并邀请王校进步行了评课。评课状况如下:
首先由王校进步行发言。王校长站在非数学的角度,对集体备课,及所听的课进行了简要点评。他强调集体备课是集体才智的结晶与融合,它将大家的力气融为一体,要很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支配集体备课分工的时候,要照看到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将课题分给擅长的老师,充分发挥老师在自己擅长的课题上的优势,让大家进行资源共享。另外集体备课贵在坚持,要根据安排按部就班的有安排的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所听的课,因为学科差别的缘由,没有在学问点上进行点评,但感觉课堂气氛特别好,学生主动性高,对学生的板演,老师严格要求,板书规范,能刚好订正学生的错误,注意过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将枯燥的数学课上的活而不乱,让每一位听者有益。希望各位老师在充分借鉴两位老师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合理的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王校长发完言后,王主任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充分确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
体现了数学集体备课的才智,其次就某些教学过程中的细微环节进行了点评。比如在进行平面对量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其他学问的前后联系,如在证明三点共线的题目时,现在讲的向量是一个方法,另外还可以联系必修二讲的斜率,直线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等方法,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角度来学习向量,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向量的学
小学数学名师听课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