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注存款准备金率频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注存款准备金率频调
曾晓华 农飞龙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祭出存款准备金率,试图驾驭住随时也可能失控的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或旨在解决金融机构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那么,实际效果和相关问题如何?这正是本文的关注所在。

存款准备金这个政策来调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效果是明显的。但调整力度的大小、范围、时间与影响的效果是不一致的。因为,存款准备金的调高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中最厉害的一招,它不仅可以一次性减少市场可用资金,还会因乘数效应导致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少,而这个过程速度很慢,后劲很大,影响深远。为了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经济总量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操作时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决策者对限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存款准备率对货币的调控和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既是这一工具的优点,但也是它的局限性。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只要稍加调整,哪怕是变动1%,%,都会对金融和信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由于其效果过于猛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间和调整幅度,而且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同,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有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这是因为:第一,从货币政策改变到这个政策发生效力之间有一个时间滞后,货币政策不能直接迅速地影响总需求。比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大约要半年左右才能看出一些效果。因为在政策改变后发生的投资支出,在此之前就都已完成规划与融资的准备工作。政策改变所能影响的只是那些现在正在进行规划与融资、一两个季度之后才会实际发生的投资支出。同理,货币政策放松后,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投资支出的增加。
第二,由于政策效果的反馈滞后,货币当局难以把握改变政策的时机,往往在事后看需要紧缩时仍在放松银根,在需要放松时又实行了紧缩。结果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起到稳定化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况且,政策作用的范围、力度和持续时间都是随机变量,取决于人们对改变政策的感受与反应。有鉴于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给状况的工具,决策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要考虑缓冲机制。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控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具有收效迅速、显著,操作简易、便当等优点。但缺点是缺乏缓冲机制,不利于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地选择要考虑缓冲机制,注意适时的松动与紧缩力度的调整。特别是要注意解决好少数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出现流动性困难,人民银行可允许商业银行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适当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以保持正常合理的货币信贷需求,防止存款准备金率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
要注意准备金比率作用的钝化问题。准备金本来是商业银行为保护客户避免存款风险以及作为重要的一项货币政策等需要存在中央银行的款项。但奇怪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不仅自愿地向央行缴存法定准备金,更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如200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存款110860亿元,其中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6652亿元,另有超额存款准备金高达7568亿元。为什么中国商业银行在央行有如此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呢?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把存在央行的准备金作为一种利润的重要来源,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

关注存款准备金率频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宝钗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