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的】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化知识
理解并把握孔子对待战争的态度
【学习重点】
1。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学习难点】
1。孔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的】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化知识
理解并把握孔子对待战争的态度
【学习重点】
1。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学习难点】
1。孔子如何在循循善诱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态度
【学习方法】
释疑、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问题汇总
一、字词方面:
1、无乃尔是过和?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那么将焉用彼相矣?
4、固而近于费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7、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二、课外延伸(课前兴趣语文解决 )
1、上古时期是指哪一段时间?有史官是否留有史书?
2、姓和氏
3、“萧墙”的来源,臣子朝见君主,至此而肃然起敬,故称“萧墙"。因果关系?
三、文意方面的问题
1、冉有和子路来拜见孔子的目的是什么?
2、冉有、季路为什么不敢直言?
3、冉有想不想打?
4、孔子在其他情况下都称其弟子为“回也"“由也”,为什么文中孔子直呼冉有的名字“求”?
5、“何以伐为?”“那么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和?”这些反诘句的作用是什么?
四、小组合作讨论
本文写了冉有和孔子的三次对话:
文本用“冉有曰"“孔子曰”来进展对话,我们试着根据他们对话的内容、语气来给每一个“曰”前加一个情态性状语。(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课外延伸
子路和冉有一起来见孔子,为什么对话的只有冉有和孔子?子路哪里去了?大家下去读读《论语·子路篇》,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精品文档请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