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手册课件.doc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1-2012 -1) 教务处 2011 年9月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0-2011-1 I 前言长久以来,出于各种原因,“因循守旧、照本宣科、题海战术、嚼饭填鸭”这一定格化了的教学几乎成为教育社会的单调风景。在我们的教学中,少有“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探索未知、创新求变”的启发性、开放式的教学或社会风气。如此, 沿因袭成, 把我们个体和民族本有的巨大创造力在整体上不同程度地抹杀了,使“四大发明”成为国人遥远的追忆, 使曾经傲然于世的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不得不亦步亦趋地赶学西方。我们的落后或不足, 当然不能全部归罪于教育和教学, 但它当有着责无旁贷的直接干系。在我们的教学中, 总的来说, 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和储存器, 学硬背、应对考试, 鲜有自主的探索与思考; 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甚至成为学生学等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这样, 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不足, 难有主动的知识建构, 其心智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在此基础上,就难有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在高等教育领域, 已视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为己任,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亦成为基本的理念, 但在本科教学的实施上却显得与此不那么协调, 仍存在“知识传授有余, 创新探索不足”的普遍现象, 没有很好地使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和为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至少是与研究型大学的追求目标不相符合的。研究性教学应当是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和模式, 更应该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阔的视野, 更应该具有在此基础之上的自主探究精神, 并勇于和善于探索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0-2011-1 II 未知的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历经 110 多年的积淀,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并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也必须向研究性转变才能更符合教育发展与人才成长的规律, 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研究性教学是客观形势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我校也有着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坚实基础和条件。自 2006-2007 学年开始, 为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普遍的接受式学习的僵化模式, 我校为一年级学生每学期都开设了一些研讨性质的课程,称之为新生研讨课( Freshman Seminars ) 。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则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它是对教学和学习方式进行根本性渐进式变革的一个标志, 起着转变教师、学生的学习观, 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性人才, 逐步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文化氛围的先锋作用。所谓新生研讨课, 就是特为新生开设的一些对教学场景进行特别设计, 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大学一年级这一关键时期的转折, 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其授课教师,都是教授,皆为博学鸿儒;有学术名宿,亦有科研新锐;有长江学者,亦有“杰出青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这些课程授课方式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少了单纯的灌输和记忆, 多了自主的学习与探讨, 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小班学习。其授课内容, 全凭教师的治学心得与兴趣,都是教师的“拿手好戏”。其实, 在古今中外的各级教育领域都可发现类似的形式, 研讨课已被普遍作为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方式, 得以广泛实施。我们的新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0-2011-1 III 生研讨课也算是对历史的传承和与国内外诸多高校的接轨。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了 51 门新生研讨课,可容 1200 多人选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安排和知识准备情况慎重选修。所有新生研讨课程, 仅面向一年级学生, 基本没有院系、专业之限制, 亦几无任何先决条件和具备某些专业知识之要求, 只要你有兴趣和爱好即可通过网络选课。它应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不同, 强调学习过程的研讨性, 注重资料的收集和阅读、讨论、交流、合作、写作和批判性的思考。在考核方式上, 突破书面考试的局限, 不是“一考定成绩”。学习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其学分可归入通识核心课程或个性化课程模块。在这里, 也许你会有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也许你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 也许你会有从未有过的发现, 也许你会感受到教师别样的风格和魅力, 也许你会结交永恒的友谊……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也许不会尽如人意, 但有你的参与和付出, 必是一次美好的经历,也必将使其不断臻于完善。教务处 2011 年9月新生研讨课手册 2010-2011-1 1 目录前言..............................................................
新生研讨课手册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