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阅读心得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1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很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快乐也有哀痛,有温馨也有酸楚,有喧闹也有孤独;好像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恒久不过时的暖和、悠闲和浪漫;当然,还有爱情。感慨,欢乐何如是,苦痛何如是,我想或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过于浅薄的理解,我应当变更我的人生看法,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后行,无论是好的状况还是最坏的境况都应思虑一再。困难和挫折破坏了生活的乐趣,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欢乐,我们不仅要自己克服困难,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3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
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卷一便是《闺房记乐》,通篇皆是二十三年来沈复与其结发妻子陈氏的琐碎情事。说它琐碎,是因为几乎没有几件代表性的大事,平铺直述到不须要任何悬念转折;说它皆情事,则是因为字里行间莫不是珍惜、卷首页眉都透着恩爱。沈三白,料想又是一情痴矣!记得当年初见,彼此仍是少年。沈复喜她才思隽秀,虽恐其福泽不深,然心之所系不能释之,对母亲诉言:非姊不娶,那年,沈复十三岁。都说古人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一个十三岁的小小少年,因为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倾慕上了比他大了十个月的族中阿姊,这一倾慕,就是一生。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也许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尊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爱赖床,可看她肃穆仔细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也许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变更”了吧。
夫妻两人游园消夏,读书论古,品月评花,,惋惜好景终不许久,沈家家道中落,陈氏又接连失弟丧母,多番打击之下,身体日渐沉疴,病榻之侧,沈复悉心守护终不曾离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像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 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头,多少痴儿情女,也会因为“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确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惊羡,情到深处无从说明,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同甘共苦,也不是相守到老。
世间有的是扶持一生的夫妻,难得的是,沈复在斯人不再后,于贫病孤苦中,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故事,只属于沈氏夫妇的故事,《浮生》一卷,名垂文史千古,万尺黄泉之下,虽于逝者无补,料想也能一慰佳人芳魂了罢!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4
《浮生六记》一书大约称得上是玛丽苏小说了,一幕幕都美妙细致到像是虚构出来的岁月静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时候曾花过很长的时间思索,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没有网络,没有电,世界不大,劳动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读,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结论——古人过得很无聊。而《浮生六记》读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大错误,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过成诗。只要有心。(或许只顾享受人生算是一种自私,因为现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收到恩惠的人,我们要报养父母,善待子女,这点没错,但是何必为了积累大量财宝而将自己变成一个赚钱机器呢。日子不须要每天轰轰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丝情趣便是莫大的华蜜了。至于怎样算是平淡,因人而异,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种平淡哩,而那时他们为自己奋斗时也会获得欢乐)
沈复和陈芸可以说是古时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这点别出心裁给了记录他们生活的《浮生六记》闪光点。复和芸的爱情,坚贞浓烈,非常浪漫,即便放到更为开放的现代,他们都是独特的,这是他们的超前点。我想他们的爱情独特大约得益于沈复的不羁潇洒和芸的保守聪颖知进退,两人缺一不行,否则这样的恋爱便谈不成,否则他们就没有这般的情义深重。
另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的脑洞。奇妙利用身边的平凡事物做出诗意的生活——就和他们的性子一样。沈复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跃跃欲试,不禁感慨,怎么会有
浮生六记阅读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