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术欣赏课教学 教研.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美术欣赏课教学_教研
3、鼓舞同学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4、形式分析是关心同学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特别简单的现象,所以老师可以有自己的倾2
美术欣赏课教学_教研
3、鼓舞同学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4、形式分析是关心同学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
5、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6、艺术是特别简单的现象,所以老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看法,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同学
7、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关键词:形式分析意蕴解释价值推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闻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需经过教育。”所以有很多儿童画家,农夫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特地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别力量。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别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殊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力量、丰富的情感体验力量,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抱负。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力量,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育绘画鉴赏力量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3
那么,如何培育我们的同学这种特别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老师是引导者,引导同学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欣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便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观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观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视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育绘画奖赏力量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洁描述
在观赏的开头,先是抛开含义、价值推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同学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外形、颜色、结构等,使同学留意到应当留意的全部方方面面,这很重要。由于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视其他,或只看自己感爱好的而忽视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漫步     》为例,开头同学只留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别的绿色。经提示,同学会留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同学叙述的同时,引导同学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老师引导、启发、点拨同学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

美术欣赏课教学 教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麒麟才子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5-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