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人护理及隔离 ppt课件
目 录
1
1
1
1
1
1
麻疹的概念
麻疹的流行病学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治疗及护理
麻麻疹病人护理及隔离 ppt课件
目 录
1
1
1
1
1
1
麻疹的概念
麻疹的流行病学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治疗及护理
麻疹医院感染预防
麻疹的健康宣教
概 念
麻疹:是指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我国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
1
传染性极强,人是唯一自然宿主。急性病人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传染期 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内,如有并发症10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以冬春季为主。
麻疹病毒: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病毒耐寒耐干燥能力较强。
麻疹的流行病学
麻疹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分为三期:1、前驱期;2、出疹期;3、恢复期。
1、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3—5天,主要症状以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起病第2—3天可于双侧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
2、出疹期
起病3—5天后,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
出疹顺序:耳后→ 发际→ 额面颈→ 1天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 2—3天遍及手心及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开始隐退。
3、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有糠麸样脱屑。可存在2—3周,整个病程10—14天。
1
二、非典型麻疹
有轻型、无皮疹型、重型、新生儿麻疹、成人麻疹、异型麻疹。
三、并发症
肺炎、喉炎、心肌炎心功能不全、脑炎等。
麻疹的治疗
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1、对症治疗 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饮食易消化富含营养,并多喝温开水。高热给予小剂量退烧药,咳嗽剧烈时给予镇咳药。
五、出院宣教
1、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2、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4、注意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
麻疹医院感染及预防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要对麻疹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重点是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二)医疗机构提高医务人员对麻疹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三)医疗机构要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到位。
二、发热门诊管理
1、门诊出入口要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
3、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症,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4、患者离开发热门诊后立即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5、需送入隔离病区的患者及家属,应当戴外科口罩。
三、隔离病区管理
1、建筑布局合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疑似单间隔离,确诊可同室安置,床旁隔离。
3、医务人员要根据麻疹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病区,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
(2)原则上患者活动限制在病房内,若需要离开病区,应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防止交叉感染。
(3)患者用后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彻底清洗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5)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盖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洗手液洗手或手消毒。
(6)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垃圾处理,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垃圾桶随时加盖。
(7)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四、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防范措施,做好手卫生。
2、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工作区域备足防护用品,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
4、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与预防性免疫。
5、医务人员根据分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麻疹病人护理及隔离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