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报告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班级; 111704 姓名;金豪学号; 20132170404 问题; 1 、刻画出犯罪人的特征 2 、再现犯罪的过程 3 、写出你的推理报告 1 、凶犯可能的特征有; (1) 、身体较为强壮,因为能够用钝器打死人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并且能够把凳子砸成碎片儿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2) 、犯罪嫌疑人极大可能是男性,因为在案发的那个年代, 孤男寡女相处是一件很不自在的事情,被害人不大可能旁若无人的继续写作业(直至被害) (3) 、犯罪嫌疑人一定是与被害人比较熟悉的人,如果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用过茶杯的痕迹,由此可推定范围缩小到与被害人年龄相近的人群,很有可能就是被害人的同学或者朋友。(4) 、被害人缺乏犯罪经验,心理素质不高,可能没有前科。(5) 、从作案动机推断,被害人与凶手之间之前不一定有仇。 2 、作案的过程可能是案发之前,凶手来到被害人家里, 得到允许后进入。随后两人来到了案发中心现场。凶手与被害人之间交谈几句。随后,两人之间开始冷场。被害人坐下来温习功课。凶手突然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嫉妒、泄愤或者是某些要求被拒绝,临时起意,决定杀害被害人;随即操起圆凳,对准被害人头部猛砸。被害人本能的抬手护住头部,但还是受伤倒地。凶手见被害人倒下后,想想还是不保险,遂又拿起方凳对其继续实施打击,终于杀害了被害人。杀人之后,凶手想过逃跑,或者想在现场找到某个特定的东西。凶手着急的翻找,因此才弄坏了抽屉拉手。然后凶手把皮箱搬到厨房查看了一下,没什么想要的东西,决定离开现场。在走人之前,他想到了毁灭罪证,遂打开了煤气阀门,企图制造火灾烧毁证据。 3 、推理报告(1)、实际上, 虽然案件介绍信息中未曾提到门锁、窗户情况, 个人感觉,凶犯采用的是软进门的手段,即:与被害人熟识,得到被害人允许后入内。(2) 、从伤痕位置、摊开的作业本判断,被害人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偷袭、钝器打击。(3) 、从打击伤痕来看,结合现场有两只或三只板凳有破损或沾染血迹的情况看,个人推测,被害人曾经经受了不止一次外力打击。也就是说,被害人被第一次打击偷袭,倒地后可能并未立即死亡;凶手又拿起另一个钝器,对其头部、背部进行了第二次打击以确保其死亡。作案凶器,如果能有痕迹鉴定支持,则很可能是:第一次打击用的是圆凳;第二次打击用的是掉了一只腿的方凳。正是第二次打击,才导致了那个位置很低的奇怪血迹(取样比对 DNA )。(4) 、从雨伞的情况判断,如果技术鉴定证明凶手是软进门的情况,则很可能这把雨伞属于凶手。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凶案发生当晚或稍早一些时候,当地正在下雨。则凶犯可能是冒雨打伞来到被害人家拜访, 更可能是借宿, 然后起意杀害被害人的。(5)、从现场翻动情况来看, 本案不是普通侵财性犯罪。也就是说,要么凶犯不是为财而来,要么是只是为了寻找特定的某个东西而来(但似乎没找到。) 篇二: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摘要: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摘要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作案人的犯罪活动亦如此,他们在现场留下的犯罪行为轨迹和行为特征就是其犯罪心理的体现对现场的行为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梳理,尽量再现每一行为痕迹产生时作案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可以为判断和识别作案人提供重要的依据。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作用;途径一、犯罪心理痕迹及其分析有人将犯罪心理痕迹限定在犯罪现场,并且将其分为广义说和狭义说。狭义说认为: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的有形物质痕迹或相关人员的记忆、描述以及犯罪人自身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表现出的犯罪人特定的、一致的、典型的心理特征。认为,犯罪心理痕迹包括现场心理留痕、罪案“有关人员记忆”和作案人“自身反应”三个方面。其有关人员,指被害人、事主和知情人等,其心理痕迹是记忆中感知的案发情况和疑犯的某些心理特点。作案人自身反应,包括案犯预备、作案、销赃、潜逃、侦讯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情感刺激等。广义说认为: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心理属性,即心理要素通过人的行为赋予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属性,包括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现象和状态。这里用“心理属性”、“心理要素”定义,确实够广泛的, 但其现象和状态, 限于客观事物形象( 物证) 的心理属性( 心理留痕), 外延比狭义概念还窄。狭义的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指罪案主体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这似乎过于狭窄; 而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当然不限于物证中的心理现象和状态,还应包括主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但这样一来,
犯罪心理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