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班级:西班牙语本科 201202 班姓名:李江龙指导老师: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赏析关键词:中西方意识形态绘画特点差异传统的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绘画的题材、形式以及技法上各具特点,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 在绘画题材上, 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绘画形式上, 反映了中西方哲学观念的差异; 在绘画技巧上, 反映了中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由此可见, 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西方对绘画的不同观点,正是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下, 中西方绘画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脉络, 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众所周知, 以中国水墨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立意,概括分析了中国传统绘画在绘画题材、绘画形式、绘画技巧上与西方古典绘画显著不同的分野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中西方社会的哲学、文化、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诸方面的深刻差异。植根于儒家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影响下, 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往往借助山水、花鸟、虫鱼等抒发个人的情怀,“景交融”, 并将自然物象尽收笔墨之下。而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古典绘画, 坚信上帝与人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而推崇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哲学观, 其绘画主要用来图解宗教的教义, 借助光、色、空气造型, 讲究明确清晰的写实美和焦点透视法则, 处处现出物我对立的思想, 突出个体性。中西方绘画主要从题材、形式、技巧三方面, 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哲学和人文思想。这三面同时也最能代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 1 .中西方绘画题材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师法自然”、“以造化为师”,强调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化为与画家的主观思想相统一的东西,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后,使绘画题材“不期自腕下奔凑而出”。中国画借笔墨而抒情,要求画家必须观察自然、取材于自然。唐宋以来, 画家的主要取材多为现实的山水、花鸟及走兽、虫鱼等。借助于这些题材,来反映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理解典型化以至理想化了的客观实,画家可依循自己的思想、意愿和感觉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中国画的造型源于生活, 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 也不违背生活从中西方绘画特点分析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的逻辑, 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西方古典绘画题材多为图解同一画题。大部分的西方古典绘画是表现《圣经》里的宗教题材和关于圣徒们的传说, 即使少数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也大都局限于几个主题, 如叙述诸神爱情和争执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表现英勇和献身的罗马英雄故事, 以及通过拟人的手法阐述某个普遍真理的寓言题材。中西方绘画材上的不同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儒家哲学认为“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客观与主观是相通的,强调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天人合一”同“万物一理”相结合,形成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进而演化成为心师造化、神与物游、物我化一的艺术创作论。画家先是广游博览, 使自然变化之道了然于胸, 同自我情感融为一体, 最后诉诸笔端而成佳作。儒家哲学营造了中国文化的理论思维模式, 认为人固有的善的本性与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是一致的,人性即天性。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尽心、知
论文中西绘画比较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