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林州八小“朴”文化教育特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林州八小“朴”文化教育特写
郭晓丽 焦海燕 林州市处在太行山怀抱之中,“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一个杰作,它是一面精神旗帜,彰显着林州人民乃至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林州八小自建校以来,一直传承着红旗渠朴实、坚忍的精神,以“心身边事,传播正能量,弘扬好风尚。最美班级、最美少年、最美课间、最美路队、最美劳动小能手等定期评选,使校园秩序井然。
立智育人:立足课堂的阅读课程
学校很早就意识到大量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早引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确立“四型三读”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从以往的逐篇教课文向多篇文本交互学习、单元整体推进转变,探索出一条“课内得法、阅读练法、课外用法”的高效语文教学之路,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探索之路总不会一帆风顺,不少教师提及当年的困惑,仍颇多感慨。郭彩霞老师说:“本以为追随着师传身授的教学模式,认真地上完课,让学生考个高分,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接触了群文阅读、主题学习,我们不能不思考,逼着自己改头换面。”董佩霞老师说:“我到林州八小正赶上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看到一学期多出的7本配套图书摆在面前,我感到像泰山压顶,这么多书要和教材一起学完,时间怎么够用?”
面对大家的担心,徐红立校长亲自挑选出骨干教师作为第一梯队课改标兵,大胆尝试教研。他给出一个标准:“课堂成不成功要看学生,不是看老师。”语文组加班加点,反复磨课,才开始上实验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课堂大量阅读的模式确实使学生改变了。教师让出课堂的主角位置,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此之后,班里上课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变得积极了,一群小学生讨论起来问题有模有样。顺着这个路子,我们对整个语文课程继续进行整合。
学校开放周时,家长应邀到班里听课。董佩霞老师在准备开放课内容时,跟孩子们商量:“下周家长听课咱们学什么好呢?”“老师,学《画风》吧,我可喜欢那篇文章了。”“那我们怎么学这课呢?”“老师,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一起设计喽?”董老师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下热闹了,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我们课前可以收集一些带‘风’的四字词,既和文章相匹配,又积累了词语。”
“老师,我发现其他书上也有很多描写‘风’的文章和诗,我们可以一起学。”
“我们自己也可以写‘风’的诗。”
接着,孩子们还给这节课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风之语”。
到了家长开放周,董佩霞老师的这节课让家长们赞不绝口:“这样的课堂真好!现在的小孩儿掌握的词汇量惊人,我们家长要努力赶上啊!”
立艺塑人:享受成长的社团活动
林州八小致力于让孩子快乐成长、享受童年,于是,社团文化课程应运而生。围棋、剪纸、戏曲、机器人、编程、合唱、乒乓球等14个校级社团和36个年级社团全面开花。年级社团面向全体,以培养兴趣为主;校级社团长期培养,以发展特长为重。
“乐学”英语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读英语故事、表演情景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大增强。
“乐创”写作摄影社的成员是四至六年级各班推荐的写作爱好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大自然的美妙瞬间被学生用镜头记录,选景、调焦、赏析……生动有趣的校园逸事在

林州八小“朴”文化教育特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