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学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勾划词句,理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通过朗《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学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勾划词句,理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通过朗读、赏析、合作、探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和学习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2、口述: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宏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非常险峻,是
“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老师提要求:
1、标上段落序号。
2、用“□”画出生字词,“——-”画出好词好句。
3、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有疑问需要讨论的地方,圈点批注。
4、理清全文线索,把握全文内容.
(二)理解作者情况,明确写作背景。
1、学生就掌握的资料介绍陆定一.
2、(出示课件:陆定一资料)
提示: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真实而细腻,注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
(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1、理解文体,理清要素。
(1)提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2)生考虑、交流、4号组员答复、明确: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获得了翻山成功(课件)
2、理清线索,概括内容。
(1)提问:全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2)点拔:概括内容要交代清谁干什么
(3)答复、明确:
本文以红军的行踪为线索。表达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写出了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辛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件)
三、理清脉络,研读考虑。
(一)学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下午
次次日
黎明以后
2、讨论、交流、3号组员答复。(出示课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下午
山沟
红军
沿山沟前进
黄昏
瑶民家
宣传部同志
攀谈、吃
《老山界》教学设计[21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