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身边成功的教育案例.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 记得我第一天上六( 1)班的英语课,我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发现有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桌面上的东西,一边看,一边玩。于是,我走过去看看,原来他桌面上放着一些小玩具,彩笔和几张还没画完的人物画,问他:你是这样上课的吗?他没说什么,只是眼睛盯着我。我一时愣住了,为何有这样的学生呢? 我很想发怒,把他请出去,但是我转念一想,第一天上课,还是等了解了情况再说吧, 最后我好言劝他放好东西,赶快拿书出来,于是,他慢慢收拾东西,而我又继续讲课了。下了课,我向一些老师打听这个学生的情况。老师们一听到小彭这个学生的名字,都摇头叹气,无不说他是个怪人。经了解,他以前上课都是这样,他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 就玩一些小玩具,或者画画,作业也是喜欢做就做,不喜欢做,就要老师留他下来才做, 或者他自己偷偷走人,留也留不住。他性格内向,不爱和同学交往,喜欢独来独往,不大合群,对人对事漠不关心。: 经向前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了解,小彭有一个弟弟,他弟弟经常要住医院, 家长要花很多时间照顾弟弟,对他疏于管理,对他的学习也少过问,但是也要求他某某科考试要达到多少分,如果达不到要求的分数,就不给试卷签名,如果收到老师的投诉, 就对他进行打骂,对他喜欢的事情也不让他做。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了,表现慢慢差了,还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在外表上总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对批评满不在乎,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合群,独来独往,总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不理周围的人怎么看,我行我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和被赏识、被肯定的需要,这些需要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而且与生俱来的,如果成功和被赏识的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产生不满和自卑,外表虽然对失败和批评满不在乎,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但他的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赏识和成功。有时候,问题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非智力原因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他行为有问题,学习有障碍,交往有障碍。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老师的成长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觉得我班的彭某就很像他。朱德庸老师 25岁时就红透了台湾,他的《双响炮》、《涩女郎》和《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经久不衰,在大陆也很畅销。但他小时候却是个“差生”。在十几年的学生时代,他一直都认为自己很笨,其实很多同学、老师都这样认为。课堂上不喜欢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不完成,一有 2 时间就画画。于是,他像个皮球一样被许多学校踢来踢去,就连最差的学校也不愿意招收他。家长也经常被叫到学校,听老师训话,还时不时要带到各个学校去求人家收留他。因此,父母伤透了脑筋。小德庸对文字的东西接受起来很困难,但是他对图形却很敏感, 所以,他对老师的作业不感兴趣,但他对画画很感兴趣,他最爱画画。幸运的是,他父母很支持他画画,从不给他施加压力,一直任他发展,有时候他爸爸还帮他裁好白纸, 整整齐齐订起来,给他画画。后来朱德庸老师回忆说:如果我的父母也像老师那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每个人都有天赋,都有成功的潜能,但是有些人的天赋和成功的潜能被家长或者社会习惯意识给遮掩了,进而就消失了。正所为千里马常有而百乐不常有耶。而朱德庸老师就很感谢他父亲支持他,他父亲就是百乐。我想我们基层老师就是要向朱德庸老师的

身边成功的教育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yyx0glq8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4-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