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震避震常识.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防震避震常识
宁可千年无震 不可一日无防
天水市五中地理组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哪一 点称为震中。
地面任何一 点到震中的 直线距离称 为震中距。
地球内部岩层破 裂引起振动的地 方称为震源
认识地震重视防震

度)()。。地震发生西秦岭断裂带一条次级断 层,该断层的性质是兼具逆冲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上,所幸地震不是发生在西秦岭主干断上,
否则震级更大。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在东边(107010'附近)与秦岭北缘断裂相连, 往西经天水、 武山、漳县,至临夏以西,往西经青海南山与柴达木北缘断裂相接(102020'),全长600多
km,走向 2800—3100。
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公元143年10月后)甘肃甘谷
西(35° N, 104° E)发生7级地震,震中烈度IX。“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 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诉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根据中国地震 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袁道阳等对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的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
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 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 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中烈度约IX〜X度,发
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
成玉祥,张俊,,2009,37 (3): 5 —9.
西秦岭断裂带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断裂带, 甘肃省天水市历史上多次遭受西秦岭断裂
带活动的震害。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写过一首诗,名叫《山寺》: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那一年,杜甫到了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住在侄儿杜佐家里,在游览
位于秦州府东南约 70千米积山石窟时写下了这首诗。 麦积山为一孤峰拔地而起, 好象农民夏 收后晒场上堆起的麦垛,故有麦积山之名。
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震中位于现今天水市马跑泉镇(
oN, ),震中烈度10度。庙宇及庐舍崩塌殆尽,地面开裂,裂而复合,”陵迁为谷, 城复于隍” (山体滑塌,城垣破坏),压死四千余人。麦积山石窟东西崖佛龛也被地震一劈 为二。 震后秦州中都督府异地重建, 从现在的天水市秦城区搬迁到了现今秦安县叶堡乡, 那 时候叫敬亲川金城里新城。取名“金城里”,图“固若金汤”之意。附近几个县府也异地重 建了。 例如, 成纪县府搬迁到金城里新城, 清水县府也从现今的清水县北李家崖村搬迁到牛 头河南岸。
,杜甫在麦积山石窟,依然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荒凉败落
的寺院,僧人无几(大地震加上后来的安史之乱,僧人死的死、逃的逃),人迹稀罕。顺着
长满青草的羊肠山道艰难地向上走, 路旁却有着一种自然无为的宁静, 麝香鸟酣睡于石竹花
丛中,鹦鹉正啄着熟黄的桃子。 25年前地震中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还时不时挡住道路,
游人只好绕开巨石走。 僧人居住的石屋凿在高高的悬崖上。 在夕阳下, 诗人登上了山顶的寺 阁,极目远眺,宁静的美景尽收眼底,顿时诗人心清气爽。
734年的天水地震发生在北西西向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上,它东自宝鸡, 经天水、 武山、
漳县,过太子山,然后到达青海同仁附近,全长 440千米,为一陡倾的(倾角 65~80o)、左 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的大断裂。这条断裂带上,还发生过143年甘谷 ,1765年甘
谷-,。
920年后,即1654年7月 21日(清顺治十一年),,震
中位于(, ),余震持续了一年多。“秦州城垣、宫舍崩塌殆尽”。“木门 里山崩,土陷数百尺,压埋村落近十里,被土覆盖者千家;罗家堡七十峪两山合成一处,壅
河成潭(即堰塞湖);吕家坡苑珠寺倒塌;伏羌山山崩地裂,压塌庐舍。省内礼县、西和、
秦安、宁远、通渭、静宁、成县、阶州、安定、环县、文县、临洮府、兰州、宝鸡、宁羌、
郿县等四十余府州县遭到破坏, 波及山西、四川、河南甚至直隶九十多个府州县,共计压死
三万一千余人”(《清世祖实录》卷84 )。地震时,城崩楼毁,平地夷为谷,丘陵易位,有
一半的人死于倒塌的房屋城墙之中,余下不多的人,无室无家,飘摇在风雨之中,与猎狗同
坐卧,到了秋天,震撼未宁。 “云阴阴

防震避震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