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翻译的标准.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二讲翻译的标准一、中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矛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三字标准 History of Argument “案本---求真---神似---化境”严复“信、达、雅”林语堂“忠、顺、美”梁实秋、赵景深“宁错务顺”鲁迅“宁信不顺”瞿秋白“信顺统一”傅雷“形似神似”钱钟书“入化境界”余光中“变通的艺术”“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譬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能西风压倒东风, 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 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二、外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等值论”:以前苏联的费道罗夫为代表的: “等值翻译就是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上、作用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等效论”:奈达先生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及“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学说,强调读者反应, 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英国历史学教授泰特勒( A. F. Tytler )在 18世纪提出的翻译三原则: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地思想内容 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2 original. 译文地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三、三类翻译原则 1. 以作者或读者两方中某一方为主要着眼点的原则中国汉唐时期的“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译文的可读性(意译);主张“质”的翻译家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直译,甚至是硬译)。两者都有片面性。 2. 同时考虑作者和读者的翻译原则玄奘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鲁迅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意义相符, 功能相似”( 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and similarity in function )(意义的分类,文本功能的分类) 3. 从美学角度提出的翻译原则傅雷的“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说: 《高老头重译序》中提出来的: “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似”。“神似”即要传达原文的意蕴和韵味, “把原文的意义、神韵把握住”。钱钟书的“化境”(perfection; sublimation) 说:《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

翻译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