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浅谈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区别。在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孔子也认为,如果人仅有一定的智慧、才能,但没有仁德,那么,智慧、才能不久就会失去。他告诫人们不能仅注重才智,而忽略仁德的培养。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向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又怕苦怕累,言行不一,追求享受,自私任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
加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令人十分忧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诚信。
,缺乏责任意识。
,缺少远大理想。
、善恶标准混乱。

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的因素主要有各种社会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钟明华教授认为,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古代孟母三迁、择优而居,就是因为孟母认识到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要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学校还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必须狠抓校风、班风、学风,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公德心、自尊心,荣誉感,奠定做人的基础。要提高他们对社会事物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从而达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加强尊敬师长、知书明礼教育
尊敬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朱德元帅亦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他把对母亲的爱化为尽忠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华民族自古

浅谈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舍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