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102页。
地质环境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曹 微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2年4月23日
第二页,共102页。
宣讲内容
第一部分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第二部分 自然引发的地质灾害与人为
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
第三十四页,共102页。
人为作用:大量的基础建设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三十五页,共102页。
人为作用:修建公路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三十六页,共102页。
人为作用:修建房屋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三十七页,共102页。
人
为
作
用
开
采
矿
产
资
源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三十八页,共102页。
人
为
作
用
开
采
矿
产
资
源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三十九页,共102页。
2003年5月贵州三穗滑坡
人为作用:修建公路和工棚选址不当
第四十页,共102页。
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四十一页,共102页。
松散的第四纪地层,容易在抽汲地下流体或工程建设影响下产生土层固结压缩, 导致地面沉降。
人为作用: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灾害
第四十二页,共102页。
上海外滩百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地面沉降对城市环境的巨大影响。
百年来,上海外滩防汛墙从无到有、逐年加高,市区路面不断加高、一层房屋渐变为半地下室。
上世纪初
1929年
1991年
现在
第四十三页,共102页。
地裂缝错断西安市子午路 2米粗的供水管道
截止2003年共发现地裂缝带13条,
第四十四页,共102页。
在贵州、河北、河南、陕西、广东、山东、安徽、山西、江苏等18个省(区、市)200多个县(市)发现400多处,以构造地裂缝和不均匀地面沉降造成的地裂缝为主,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地裂缝
第四十五页,共102页。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
江阴市长泾镇双平大楼因地裂缝影响现已被迫拆除
人为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四十六页,共102页。
2001年5月13日广西青兰雪坪有色金属矿采空区塌陷
第四十七页,共102页。
黄土土体中切坡过陡,未进行支护,埋下滑坡隐患(陕西延安,2006)
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
第四十八页,共102页。
泥石流沟流通区被人为改道和缩小断面,埋下灾害隐患
(青海西宁北山林家崖,2006)
第四十九页,共102页。
滑坡体上的池塘极易拉裂,导致地表水渗入滑坡内,加剧滑动(重庆云阳,2007)
随意兴建池塘
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第五十页,共102页。
边坡未加支护,垃圾随意堆放沟中,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甘肃兰州)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第五十一页,共102页。
植被茂密区也必须严防滑坡泥石流灾害(福建安溪,2005)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灾害
第五十二页,共102页。
不合理的采矿因素
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很多主要有:
一是废水、废渣、废气“三废”排放污染环境问题;
第五十三页,共102页。
二是矿区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
三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十四页,共102页。
矿山企业合法化:
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
开采方式科学化:
不合理的采矿因素
第五十五页,共102页。
矿区环境生态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
生产工艺环保化:
第五十六页,共102页。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内陆到沿海,地质灾害趋于严重。
东部、南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发生地质灾害则损失严重。同时,国土开发强度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经过我们调查,目前全国有大型地灾23万处,威胁3500万人口。
三、依法防治地灾
第五十七页,共102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西南、西北、东南沿海等局部地区,发生局地暴雨、台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明显加剧,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也将呈上升趋势。
第五十八页,共102页。
2003年11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颁布
第五十九页,共102页。
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
第六十页,共102页。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三项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我国地形地貌特征
第六十一页,共102页。
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
地质环境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