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发展史 1 、人类实现飞天梦想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有文字记载的至少有数千年。《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 成而飞之, 三日不下”。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 三天不降落; 明朝万户因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进行飞行而名垂青史; 1891 年,滑翔机之父奥托—李林塔尔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飞行器,成功进行了滑翔飞行; 1903 年。莱特兄弟制作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上天了, 自此人类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 、飞机的发展历程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飞机的诞生颠覆了人们常规的思维,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 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 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 190 0年至 190 2 年他们兄弟进行 1000 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 1903 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 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 1909 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 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1910 年 12月 10 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 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 他是罗马尼亚人, 名叫亨利· 科安达, 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 50 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1911 年, 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 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 这种飞机装有 3 副螺旋桨,2 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 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 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 700 公里, 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 1934 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 193 9年8月27 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 He- 178 喷气式飞机。 3 、直升机的发明飞机的发明, 使人们在普遍受益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满足。飞机起飞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应的跑道和机场。这就带来了诸多不便, 于是有人开始探索可以进行垂直起落的飞行器,通称直升机。 1939 年9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 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 VS- 300 直升机。西科斯基原籍俄国, 1930 年移居美国,他制造的 VS- 300 直升机,有 1 副主旋翼和 3 副尾桨,后来经过多次试飞,将3 副尾桨变成 1副, 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VS- 300 直升机诞生之后, 影响巨大, 尤其是从本世纪 50 年代开始, 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发展迅猛。 50 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处在活塞式发动机时期, 此后就进入了喷气涡轮轴时期。旋翼材料结构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40 年代至 50 年代为金属木翼混合结构,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中期为金属结构,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中期为玻璃纤维结构, 70 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新型复合材料结构。 4、中国飞机发展历程飞机不仅广泛应用于民用运输和科学研究, 还是现代军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中国民航运输机的发展历程建国前, 我国民航业在北洋军阀政府和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有了一定发展,截止到抗日战争前(即 1937 年6 月),我国境内先后有过 4 个航空运输机构,合计约有 15,000 公里国内航线以及一条通往河内的国际航线。 1936 年“中航”和“欧亚”的客运量达到了 28, 000 人次, 货运量 250 吨和邮件运量 118 吨。相比 1931 年, 客货运量均有了大幅增长。这个时期所有使用的民航飞机均为活塞螺旋桨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飞机、容克 F-13 、容克 G-24 、容克 W-33-34 、容克 JU-52 ;美制:史汀生型飞机、 DC-2 型飞机。在抗日战争期间,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战争局势的推移, 中国民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转折点就是 1941 年 12月7 日爆发的太平洋事变。事变前, 中
飞机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