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峡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疏理文章大意。
2.欣赏,探究景色特征。
3.品读,揣摩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学生:“峡内在联系的事物,只不过,前者以性能代本体,后者以特征代本体。因此“曦”应指太阳。
第④句把假设的比较性的比喻当作了事实。“虽”应理解为“即使”,与之呼应的“却”要改为“也”。
3、师:《水经》里面这样写三峡:(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郦道元的描写下就美极了。余秋雨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郦道元的《三峡》:他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作者郦道元距今已经有多少年了?(生答:一千五百多年)一千五百多年,作者的形体早已化成灰土,但他的性情附着在小品文的文字里千年不散,魅力依然。学习这样的小品文,怎样去品味她的美呢?(投影)
学习目标:
在预读的基础上美读,品读。
在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物特点;在品读中品味语言特色,感受作者感情。 
4、听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诵读。
师:为了达到美读的效果,我准备了朗读录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也可以小声的跟读。(播放录音)浑厚的男中音,悠扬的笛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快点抓住这种感觉,自由的来模仿一遍。(学生自由读,伴随《高山流水》,在高山流水中倘佯)
5、指导美读:
——阅读小贴士:
1. 读好部分句子前的领起词。
2. 读好四字词。
3. 读好几个特别处。
。 
师:美文美读,是有些方法的,下面我来为大家支几招。(投影)
师:什么是领起词?像“自三峡七百里中”里的“自”就是领起词,请大家找找看。怎么读?读出拖音。四字词要读得不紧不慢摇头晃脑。哪几个特别处?诗句,“清荣峻茂”,是两个特别处。(投影)
师:刚才听录音里面,是怎么读“清荣峻茂”的?到底用哪种读法恰当些?可以自己揣摩加以选择。好,请大家用这几招练习练习,选自己读得最好的、最喜欢读的文字,等会儿展示给我们听听。(学生自由练习练习后展示读,师作出不同评价)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3
︱沾︱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二)融境,探幽览胜
探究情境:
作者笔下的三峡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入心入目,那么它突出了三峡山水景物的哪些特征呢?
山——怎样的山
夏水——有怎样的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先自己做旁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推举代表作展示。
学生表现预测:
1.山——高峻、绵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夏水——水

三峡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