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刘惠斌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历史知识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历史思维,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进
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刘惠斌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历史知识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历史思维,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还需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然而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维导图的功能价值,亟待采取有效策略加以应对和优化。
Key:历史教学;思维导图;误区;策略
中学历史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内容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在学忆错误等情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了解不同时代的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因
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思维导图加以有效运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存在的误区
(一)急于事成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在没有对学生做好全面的调查工作,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就直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预习或者是复习,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比如在“汉武帝大一统”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以此来深化对这一课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不过是一个知识结构图,与平常的知识结构并无差异,不仅毫无新意,而且单调乏味,无法将思维导图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失去了信心,难以坚持下去。
(二)流于形式
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很多中学历史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再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重点学习内容整理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而对于思维导图是否全面、准确则不予关心,只要学生能够绘制出思维导图即可,因此,这便使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教学作用。
(三)全程包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擅长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历史知识,也有一些教师不愿意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设计进行认真指导,甚至还有些教师全程包办学生的思维导图设计和训练。还存在部分教师嫌麻烦,直接从网络中搜索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并将其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便使学生只得接受他人的思维,难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这种包办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应对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误区的策略
(一)循序渐进,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和智力尚未得到完全的發育,由于中学教学与小学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课程内容增多,而且学习压力也日渐加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初中的
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