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题目:圆明园的悲怆选课序号: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摘要: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是清代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汇集全国的名园胜景; 大胆吸收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 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就是这样辉煌美丽的圆明园却因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遭到毁灭。他们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 速定合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 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一个半世纪已随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过去了,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永久的一笔。那座落于北京西郊的一个荒废的园子, 影映着那场令人不寒而栗的大清国殇。残破的汉白玉, 清冷的风, 无限的苍穹, 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受, 仿佛看到了近 160 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 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也仿佛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 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这就是圆明园的历史,有悲有喜,有经验有教训。一段回忆,一段警醒。关键词: 圆明园辉煌英法联军焚毁一、曾经的辉煌——昔日的圆明园始建于康熙 46年( 1709 年), 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 建筑面积逾 16 万平方米, 是清朝帝王在 150 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 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 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圆明园这个名字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 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 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 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 40 个景区, 其中有 50 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 不仅模仿建筑, 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 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 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 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 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 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 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 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 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可以想象那是的鸟语花香, 一派和谐之色, 就是当之无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