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点
第一章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指导书以及各样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题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来源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合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此后学习新知识确立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部分学生和大部分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次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次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准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纪特点、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新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构造的平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5、成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论与考试制度
6、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鉴于自己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己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要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优秀技术修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点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修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省和鉴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
第三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特点:
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学双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第三,教学拥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拥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性化等多种形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指导评定等属于教学活动。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使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统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能、体力和创建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确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原则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变的内在体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当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时间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别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22-05-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