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说课人: 李红艳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学法教学流程安排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及与边的关系,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2、学生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 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 2学生分析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一、说教材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4、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表象,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一、说教材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二、说教法说教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三、说学法 1、操作法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摸角、画角等操作。 2、观察思考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 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认角,比较角等内容。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安排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新课。活动 2 合作探究,形成表象。活动 6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活动 4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活动 3实践操作, 丰富认识活动 5 联系实际, 提炼升华
《认识角》的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