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分析【教材分析】课文描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全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设计理念】因地域和民族差异, 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 课堂开始, 我就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他们带入到泼水节这个情境中, 使得他们也成为泼水节的一份子,也享受着泼水节带来的幸福。课文的难点就是就在于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中幸福的感觉。单从语言文字中, 学生了解不是很深刻, 通过音乐、视频录像的播放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心触动, 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思路】“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如果说这是形式上的欢乐,显性的,那么在这一天能为别人送去自己真诚的祝福, 快乐着别人的快乐, 则是隐形意义上的欢乐。基于这两点, 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句话, 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字词的理解和朗读来体会傣族人民的快乐。【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2-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 2 .通过朗读,感悟傣族人民过节的心情。【教学用具】幻灯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进课文。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和傣族人民过——欢乐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 2、如果会读课文中的词语, 傣族人民会更欢迎我们。课件出示: 意味幸福象征香水一年一度互相追赶吉祥如意不肯离去西双版纳指名读,齐读。二、精读课文,感悟“欢乐”。(一)教学第一自然段西双版纳在哪儿呢?你去过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分颜色展示江苏省和云南省。幻灯片展示云南风光, 图片定格在凤凰花这张,师: 凤凰花代表什么?出示: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 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指名学生读。“一年一度”字体变红,“一年一度”什么意思? 师:还有什么节也是一年一度? 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儿童节、国庆节······ 师:是呀,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傣族人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那你能用用这种欢乐激动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师:真棒!老师感受到了欢乐,心里好激动。谁想和他比赛? -3- 【设计意图】出示西双版纳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傣族风土人情,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小节, 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从而产生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二)教学第二自然段现在好客的傣族人民邀请我们二( 7 )班小朋友参加他们的泼水节, 我们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呢?出示第一句话, 指名学生读。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人们拿着泼水的东西都来了。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了。师:“早早”什么意思? 生:早早就是来的很早。师:可能有多早? 生:可能 6 点钟。生:还可能 4、5 点钟。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早呢?晚点去不行吗? 生:不行,晚点就赶不上了。生:早早还说明他们心里很着急。师:是的,早早不仅说明时间早,还说明人们的心情很着急。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让学生主动思维。即使学生没
欢乐的泼水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