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复习提纲
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至第四章
分值设置:满分120分
题型设置:一卷选择题50分综合题40分
二卷选择题20分综合题10分
考试类型:全区按照规定时间统一考试
1 世界各国人口变动的原因P4
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人口数量变化情况P5图1-1-3 P6-7 数据分布
高高低模式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
3 人口问题 P5图1-1-3 图1-1-4
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
老龄化问题及影响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国防兵力不足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65岁 65岁 7%
人口的迁移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迁移)
全球范围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迁移的概念P11:实例判断是否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P12-13
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
时期
方向
原因
20世纪50~80年代
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支援内地和边疆建设
政策
改革开放后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从内地到沿海
从乡村到城市
经济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路线图 P1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P14 例
经济
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政治
因素
政策
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引发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种族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外出求学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资源
分布、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
灾难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其他
因素
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人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性别年龄
男性比女性、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迁移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
1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不利:
造成人才流失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
1 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2 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不利: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
BVW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二期末 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