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乡偶书.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   hu xiāng ǒu shū
  回乡偶书
  sho xiǎo l jiā lǎo d hu , xiāng yīn w gǎi bn mo cuī 。
  少小1
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古诗带拼音)   hu xiāng ǒu shū
  回乡偶书
  sho xiǎo l jiā lǎo d hu , xiāng yīn w gǎi bn mo cuī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r tng xiāng jin b xiāng sh , xio wn k cng h ch li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腔调没有转变而鬓发却已花白。孩子们观察我却没有人熟悉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解释
  1、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乡音:家乡的腔调。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少小离家:贺知章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4、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削减,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削减,疏落。
  5、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6、偶书:任凭写的诗。
  7、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
  8、相见:即观察我;
  9、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熟悉我。
  10、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一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家乡熟识而又生疏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境颇不安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详细写出自我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家乡,家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布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我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伤,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快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趣味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4
  赏析二
  这首诗写自我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贺知章是武后时进士,历任太子来宾,秘书监等职,唐玄宗时辞去官职,当时已是85岁的高龄,诗人离开家乡

回乡偶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麒麟才子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