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凝聚力
梁志壮 张会刚 摘 要:良好的班集体激励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和生活。在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班级凝聚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本文首先论述了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功能,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关键词:约束能力。第三,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够先进带后进,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第四,融洽的学习环境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品质。
二
总之,教育实践证明: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对班级的建立与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关系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诱发凝聚力。
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即班集体发展的总目标。一个班级建立以后,班主任先应协同各任课教师与全班学生共同研究制定一个切合本班实际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使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围绕目标积极做好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全班学生都能认同和接纳这个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编制出各自的子目标、阶段实施计划和保证措施,从而形成以总目标为轴心的强有力的目标管理制约机制。用这个目标激励机制来规范和制约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管理行为,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动力。当然,要使这个目标产生并诱发出更大的凝聚力,班主任还要做更多的教育引导工作。因为,班级中各成员的初始认识水平和基本能力参差不齐,每个学生进校的目的也不完全一致,班主任要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统一学生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达到“合理需求”的层次。同时,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适时地运用好激励手段,按时总结表彰,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完成目标的成功喜悦需求中,循序渐进地达到理想的目标。
2. 密切师生情感,增强凝聚力。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构成物质的微粒间距离越小,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就班级建设而言,师生之间的情感越浓,距离越小,班级的凝聚力就越强。
首先,要密切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班主任不只是校领导管理意见的“传言人”,更应是学生中间的友情人和传感器。班主任要时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帮助学生多做一些所想、所需的实事,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如谈心、家访、举办家长学校等,密切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脉博,适时捕捉住学生发展变化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要时时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要蓄知多学,勤奋执教,努力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严以律己,说话做事为人师表,以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带动学生。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班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强化班干部的桥梁和助手作用。一个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与选拔、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及重视发挥其团结、组织学生的桥梁、助手作用有重要关系。应通过推荐、评选等形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走民主途径,选拔一支得力的、使学生信任的班干部队伍。并要抓好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强化班干部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要提高班干部素质,教育他们在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公平管理、不包庇护短、不拉帮结伙,处理问题要善意友好;指导他们在开展活动中,注意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给大家提供均等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均享有成功的喜悦
论班级凝聚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