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霖 铃
柳永
雨霖铃
柳永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
◎体味情感
◎掌握表现手法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一去年复一年,(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时辰、好风景,也形同虚有。就纵然有千般情意,又再向谁去倾诉?
品读--内容初探
联系背景,揣摩情感
二、 品读
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国)
思考:
?你是如何知道的?
?选取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
【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是如何知道的?
送别词。
2、说说作者是通过那些意象来传情的?选取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悲凉心境。
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抒发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写出了什么样的景?哪些句子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想一想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请找出词中写景抒情的诗句出来,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请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感情的句子,并概括词中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情景交融
实景
虚景
烟波 暮霭 楚天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千种风情 与何人说
寒蝉 骤雨 长亭 都门 兰舟
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析写景,品味感情
景中有情
白描手法
融情于景
哀景悲情
相思之苦
1、雨霖铃描写了那些离别情景?2、上片和下片所景物有什么不同?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
1、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2、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想象之景。
意象(景语)
凄切寒蝉 晚长亭
催发兰舟 千里烟波
沉沉暮霭 夹岸杨柳
晓风 残月
缠绵悱恻
凄凉清丽
意境(情语)
合作探究
3、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千古名句?
4、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意象“杨柳”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表现凄凉冷落之感。
、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
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关于杨柳和月:
关于风:
“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曹植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酒醒”之后
4、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实写:
2、虚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实写
离别后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因情设景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虚写
虚写
小结:实写的是面临分
《雨霖铃》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