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 亟待加强
董艳侠 语感是语文教学早已提出的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语感培养, 亟待加强
董艳侠 语感是语文教学早已提出的话题。在上世纪80年代,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当前高中学生的语感能力不容乐观。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相比,成效不能立竿见影,很多学生整天陷于数理化题海中,不重视语文学习,更舍不得花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即使在语文课堂上,也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在课外不能广泛地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又不能有意识指导学生诵读,离开了文本阅读,语言的感受能力何以习得?何以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亟待加强。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高中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为应对铺天盖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鉴于这种现实,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学好语文绝不是单单学习教科书上的几篇课文,更不能搞题海战术。凡是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能一听就懂,一目十行,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这正是他们博览群书的结果,也正是语感能力强的外在表现。巴金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其次,在高一高二年级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给学生开列出考试大纲要求阅读的名著书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阅读过程中也不要做过多的干涉,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教师可以一个月组织一次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如:“我眼中的?摇?摇 ?摇?摇”演讲,“读后随感展评”等,每次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读书成果的检阅,而且能激活学生持久读书的热情。当然,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利用好阅读课外,还应鼓励学生每天利用午饭或晚饭后的零散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让阅读变为一种习惯。广泛浏览,转益多师,学生才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感知对象,增加词汇、句式储备,厚积而薄发。在潜移默化中,书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就会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语言感受经验转化为语言感受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诵读的价值。诵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的过程,诵读教学的作用影响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单个词句意义的理解,还是语言表达系统的整体感受,乃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绘:“吟诵的时候,所得的并不仅理智的理
语感培养, 亟待加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