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幸福
(一)经典素材
什么是幸福?通顺心做完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是幸福。
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能出现一段平坦的道路,即使很短,那也是上天赐予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
能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是幸福。家和,是每个人心中的所贫的生活。伦 敦流亡期间,他家一连几个星期靠吃马铃薯过活。严冬没柴生火,生病没钱请医生。他付 不出房租,家里的铁床、被褥、衣服,连女儿的玩具、孩子们的摇篮都拿去抵押了。马克 思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却没有邮费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为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辍 学。孩子病死了,没有钱买棺材埋葬……面对如此贫寒的日子,燕妮没有抱怨也没有离开, 相反,她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她曾自豪地说:“我坐在卡尔的房 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
徐霞客的探险生涯(幸福是在奋斗的过程中)公元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一个小男 孩在江苏江阴县呱呱坠地,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起,徐霞客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止。这三十多年 时间里,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东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带,南游福建、 广东,西北到达华山之巅,西南则远涉云南、贵州边疆,足迹遍及当时的十六个省。虽然 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掉性命,徐霞客却从不后悔。他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 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情况都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终于结出了丰硕 的果实。徐霞客用生动的文笔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 位。
16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 却果断地说:“我肩扛锄头,哪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 地理学研究事业,晚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没有去昆仑山, 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 察那么艰险,为什么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自 己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过程。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毕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所以,对幸福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外已经有众多的幸 福评价指标体系,如国外有法国的“快乐指数"、英国的“国民福祉指标体系”等,国内也 出现了如“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但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幸福评价体系。 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个人幸福的最重要变量中,前三项分别是就业、婚姻和 教育。政府对个人的婚姻状况影响可能有限,但与就业和教育却直接相关。其他影响个人 幸福感的因素如安全、环境、医疗、文化生活等,也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 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 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二)例作赏析:
路过幸福
不必选择伤感的风,不必选择多情的雨,不必选择绚丽的黄昏,不必选择朦胧的月…… 面对人生,我们不能只看里面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我们要从各味中寻找幸福。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
关于幸福的素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