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 C;新生儿、
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C。室温过高会使神经
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 7 )一套无菌物品,
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 1 )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
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
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 2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
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
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 )护理
人员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
计划( 4 )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
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
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入公共下水道;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
显标记( 5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
拭床及床旁桌椅( 6 )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病人及家属解释
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 7 )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
自卑等心理反应。( 8 )解除隔离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
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停止隔离。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 1 )促进微生物的 DNA 失去转换能力而死
亡( 2 )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3 )降 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 4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
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
使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
体征。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口腔温度 〜 C ;肛 〜 C;腋下温度 〜37. C
体温过高或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
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 c
左右,达数天或数月, 24h 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
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 ℃以上, 24h 内
温差达 1 ℃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
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 39 ℃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4 )
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
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发热患者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收集资料、降温措
施、饮食调养、保持清洁和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全护理、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口温:禁用于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
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患者。
腋温:适用于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禁用于腋下有创伤、手术、
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
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患者;禁用于直肠或肛
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
20、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 60〜100次/分。
正常血压的范围是(肱动脉)收缩压 90〜139mmHg ;舒张压
60~89mmHg ;脉压 30~40mmHg
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1 )密切监测血压:做到“四定” ---
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定血压计( 2 )观察病情( 3)注意休息
减少活动(4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5 )保持稳定的情绪( 6 )注意
饮食合理(7 )健康教育
21 、正常成人呼吸: 16-20 次/ 分钟
22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动
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CaO2 ),纠正各种
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
一种治疗方法。
23 、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
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
不能张口的病人、早
基础护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