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大“常规武器”
陈 波 审议是人大集体行使职权的重要形式,是人大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规武器”。在审议前,如何找准问题,广泛地收集相关资料;审议中,如何把议题议深、议透,议出成效;在审议后,如何落实好审议意见,增强办理实效会上审议正式发言稿。
对财政预算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议事项,审议前借助“外脑”(如公共研究机构等)、聘请专家提供专业咨询等做法,也出现在一些地方人大的监督实践中。
早在2003年11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就从社会各界挑选部分财经方面的资深专家和业务骨干,组建了财政预(决)算咨询小组和经济运行分析小组。两个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了人大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2004年3月,嘉兴市农经局的预算上报75项开支,经专家逐一核议,最终削减为35项。有人评价,“智囊”审查小组在审议开始前就为纳税人提前把好了用钱的“闸门”,有利于推动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
人大的司法监督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摸索出了借助“外脑”智力,发挥集体智慧的监督形式,提高了司法监督的权威性,取得较好效果。如2009年开展对西湖区法院服务企业情况的调研中,西湖区人大常委会选取了30件有代表性的涉企和金融类案件,邀请这些相关企业的辩护律师一起举行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使审议意见更加有的放矢。
议透、议深、议出成效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参与人大审议,是法律的授权,更是人民的委托。因此,在审议中讲实话、举实例、提实招,把审议议题议透、议深、议出成效,成为各级人大孜孜以求的目标。
“请问姜区长,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服务业放到优先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对工业发展的弱化?”
2009年8月26日下午,当杭州市余杭区区长姜军所作的关于2009年上半年度工作情况的汇报刚一结束,人大代表纷纷举手,把问题抛给了姜军。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有疑问直接提,这种形式好,代表的知情权和询问权得到了保障。”接受记者采访时,余杭区人大代表对这种询问的形式给予好评。
的确,这些年来,地方人大为提高审议发言质量、增强监督实效而进行的各种探索,引人瞩目。
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早在2005年就根据审议议题,选择对该议题比较熟悉的兼职委员作为中心审议发言人,要求其在会前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工作,由此形成调研报告,并在审议当中作说明。与此类似,针对会议期间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不踊跃等问题,2008年7月,常山县人大常委会一改过去审议时轮流发言的模式,实行领衔发言制度,一举激活了发言气氛,进而打开审议的“闸门”,受到了委员的普遍欢迎。
为使审议更加充分,意见更加科学,杭州市拱墅区人大常委会还大胆尝试“分组审议和联组发言”制度。2009年7月,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有关人事任免议案时,首次采用分组审议和联组发言的形式:采取分组审议,划小审议单位,使每个组成人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充足的审议时间,保证了议题议深、议透;经过充分审议,每组召集人根据各审议组组成人员
善用人大“常规武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