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例
1
2
说 明 书(撰写示例)
对流式玻璃加热炉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短、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得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例如人名、地名、商标、代号、型号等或者元件的功率,尤其是能够将喷射在玻璃上下表面的高温气体设置成具有不同的温度,从而使玻璃上下表面受热均匀,使其加热质量得到保证。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有益效果应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相适应,不得出现相互矛盾或不相关的情况。例如,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加热效率低、受热不均导致玻璃翘曲等问题,则相应有益效果是消除加热效率低的缺陷,使得玻璃受热均匀。]
1
6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沿着图1中E-E线的示意图;
图3为上炉体的集气箱的喷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着图3中F-F线的示意图。
,,,,,,,,,,,,,,,,,,,,,。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必要时可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流式玻璃加热炉包括下炉体1、上炉体5,上、下炉体两侧设置有玻璃输入口3、玻璃输出口10,下炉体1上安装有玻璃输送辊道12,上、下炉体内分别设置有12个集气箱2,该集气箱2为密闭箱体,其上设置有集气箱进气口4和出气口,出气口处设置有喷流板18,喷流板18上设置有高温气体喷出孔16和废气回收孔17,集气箱的喷流板上的高温气体喷出孔16面向玻璃输送辊道12设置,集气箱进气口4通过第一管道6与风机8的排气口相连,每个集气箱2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元件9,风机8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7及集气箱2内的废气回收管道19吸入集气箱喷流板上废气回收孔17处的废气,集气箱2内的废气回收管道19将废气回收孔17处的废气引入集气箱2远离玻璃输送辊道端的炉体内腔中,风机8进气口、第二管道7、炉体内腔、集气箱2内废气回收管道19、废气回收孔17、风机8排气口、第一管道6、集气箱进气口4、高温气体喷出孔16共同构成一个气体循环回路,每个集气箱2中均安装有一电加热元件9,该电加热元件9位于集气箱进气口4至高温气体喷出孔16之间的气体通道上。电加热元件9为一电热管,通过电热管辐射的热量加热集气箱内的气体,再通过高温气体喷出孔16对玻璃上、下表面进行加热。上炉体5中的集气箱2为剖视状态。上炉体5中的各集气箱2分别通过第一螺母22悬吊在两根第一螺杆20上,第一螺杆20可转动安装在上炉体顶壁上,第一螺杆20上端与第一蜗轮蜗杆操纵机构21相连,在第一蜗轮蜗杆操纵机构21的操纵下,第一螺杆20旋转并由此带动集气箱2上下移动。下炉体1中的各集气箱2分别通过第一螺母23支承在两根或四根第二螺杆24上,第二螺杆24下端可转动安装在下炉体1上,第二螺杆24下端与第二蜗轮蜗杆操纵机构25相连,在第二蜗轮蜗杆操纵机构25的操纵下,第二螺杆24旋转并带动与其相连的集气箱2上下移动。
如图3、图4所示,上炉体5的集气箱2出气口处的喷流板18的断面为方波形,在集气箱2上,高温气体喷出孔16分布在接近玻璃输送辊道12的位置,所述方形废气回收孔17设置在远离玻璃输送辊道12的位置,废气回收管道19将废气回收孔17与炉体内腔连通,而与集气箱2内腔相互隔离。
1
7
【实施例2】
上、下炉体中的集气箱可对称设置,例如,上、下炉体各采用7至10个集气箱,也可非对称设置。在上、下炉体中分别通过设置多个集气箱2的方式来覆盖被加热玻璃表面,不但便于集气箱2的加工、安装、维护、保养,而且使炉体内各个部位加热功率的分配更加方便,同时有利于对玻璃加热状态的控制。由于集气箱2分设与上炉体5和下炉体1中,并且各集气箱2相对独立,因此,可根据被加热玻璃上下表面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集气箱的数量和各集气箱的位置。各集气箱中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各集气箱的体积、结构完全相同,也可各具适当结构和大小。
【实施例3】
喷流板18的断面还可以是规律、均匀的波浪形、锯齿形,甚至可以是各波峰、波谷位置不一致的非均匀形。因上炉体5中集气箱2的喷流板1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