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1.总则 1
2.通用标准 2
3.专业补充标准 6
机械类专业 6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7
环境工程专业 书资料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校企结合
具有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的教学活动,提供工程实践条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学生发展
招生
能够保证较多数量与较高质量的生源。
就业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毕业生去向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
学生指导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管理制度
教学制度
必须具有保障教学运转的组织机构及人员,专业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完备,并能严格贯彻执行。各类档案文件管理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等科学、合理、完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价及时更新。
过程控制与反馈
建立严格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毕业生能力的实现
4
;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有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内部机制。
质量评价
内部评价
专业必须证明建立适宜的机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校内评价,其中应包括学生对课程和学习的反馈。
学校、教师、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有较高的认可度。
社会评价
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有较高的认可度。
专业的社会评价较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主要包括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社会舆论对该专业的反映,就业单位、学生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对该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评价。
持续改进
专业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必须证明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本专业系统和持续的质量改进。
4
3.专业补充标准
机械类专业
本认证标准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在于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状况。学校成功地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否,应检验其毕业生能否具有以下知识和能力。
(1)知识要求:掌握机械工程、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
(a)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b)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c)具有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工程要求:
(a)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b)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c)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初步掌握并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
(4)特别要求:
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进而足以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自主设置,本专业补充标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校可在该基本要求之上增设课程。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28学分)
数学类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不同课程。
自然科学类的科目应包括物理和化学,也可考虑生命科学基础等。
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22学分)
工程基础类综合了数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零部件与系统,以及满足特殊需要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