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 2011-12-04 15:16:00| 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一、《论语十则》一、知识点梳理一)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⑨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而二)、重点词语释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 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三).重点句子填空。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 “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 “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 “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 “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四)、重点内容解析。 1、如何理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并能灵活运用的人,这句话说明了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切莫不懂装懂。二、重点内容练习一)从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则孔子语录,试着说说它的现实意义。示例: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给“恕”字下,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仍要以此为行动的准则,互相体谅,以礼待人,讲公民道德。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何以: 是以: 下问: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2)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